古代,有两个要饭的,他们都会先把饭菜先供奉给土地爷,自己再吃。吕洞宾看到,就问土

蕊蕊聊过去 2025-09-23 14:44:42

古代,有两个要饭的,他们都会先把饭菜先供奉给土地爷,自己再吃。吕洞宾看到,就问土地:“为何不给他们增福?”   话说唐朝末年,那时候天下不太平,百姓日子苦哈哈的。村里有个破土地庙,两个要饭的汉子天天在那儿过活。他们讨来的吃食,从不自己先动筷子,总得先搁土地爷跟前敬一敬。这事儿搁谁看都觉得他们心善,可吕洞宾路过瞧见,却直挠头:土地爷管着这块地,为什么不给他们点福气,让日子好过些?   吕洞宾是唐时人,本名吕岩,河中府人氏,早年中过进士,本该前程似锦,谁知遇上钟离权点化,修成正果,成了八仙里的一员。他生性仗义,爱管人间闲事,腰间总挎把纯阳剑,云游四方度化有缘人。那年头,唐末乱世,黄巢起义闹得四处烽烟,乡野间灾荒连年,穷人多得像地里的野草。吕洞宾云游到河东一带,隐身村外大树下,瞅见那土地庙。庙小得可怜,墙皮剥落,香火冷清,里头供的土地爷像,脸盘圆圆的,眼神慈和,却蒙了层灰。两个乞丐,一个年纪大些,另一个年轻点,两人衣衫褴褛,脸上风尘仆仆。每天天刚蒙蒙亮,他们就沿村巷转悠,碗里讨回点残羹冷炙,进庙搁土地爷案前,双手一合,念叨几句保佑的话儿,才分着吃起来。村里人说,这俩人虽穷,但从不偷不抢,靠这点敬神心,勉强混口饭。   吕洞宾看在眼里,觉得土地爷小气。他现身庙里,对着神像拱手问:土地爷,你掌管这方水土,为什么不给他们添点福?土地爷虽是地方小神,管着阴阳祸福,却答得明白:这两人命中注定贫贱,福一加,反倒害了他们,准得送命。吕洞宾哪肯信,土地爷见他犟,索性说:你不服,自己试试。说完,土地爷化道烟回了神龛,只剩庙里烛光晃荡。吕洞宾心想,土地爷见多识广,红尘事儿比天上仙人懂得多,可他还是决定先盯盯这俩人,看看他们敬神是真心还是假把式。   他隐了身形,跟着两人转了好几天。两人乞讨时,遇上恶人赶打,也不吭声,互相扶着回庙。讨来的半块馒头,总先供土地爷。吕洞宾瞧他们互相关照,没啥歪心思,认定这俩人配得上好日子。他从袖里摸出个钱袋,里头金锭足有几十两,够他们安稳过几年。挑了条两人常走的岔路,把袋子搁路边草丛里,压块石头遮掩。两人走来,瞧见动静,捡起袋子,四下张望没人,打开一看,金光闪闪,两人愣在那儿。   起初,两人还合计着,这金子来路不明,说不定是神仙赏的,得去买点酒肉谢恩。可一进镇上,买了猪腿黄酒,提着回庙,这次案前空荡荡的,没提供土地爷。两人围着分金子,年纪大的推给小的多拿点,小的又推回去,争来争去,口干舌燥。年纪小的说去打水,年纪大的等他身影一晃,就抄起木棍,藏在墙角。脚步近了,棍子砸下,年幼的当场没了气。年纪大的喘着气,拖尸藏起,回来独吞酒肉,大口嚼着,笑出声来。谁知胸口一闷,黑血喷出,抽搐着倒地,命也没了。金子散落一地,映着月光,冷冰冰的。   吕洞宾赶回庙,土地爷现身,冷笑说:我早劝你,他们无福消受,你偏试,这下两人没了,供饭的也断了。吕洞宾追问,土地爷施法现出影像:捡金藏金,买酒不供,争分互噬,全过程清清楚楚。吕洞宾叹气,这俩人本可共享,却因私心酿祸,自食恶果。土地爷瞥他一眼:祸是你搅的,天道有数,莫强求。这事儿让吕洞宾警醒,人间世态复杂,他对红尘认识浅薄,从此多入世修行,行走各地,点化迷途之人,留下一堆传说。     这故事出自唐宋间民间口传,吕洞宾形象在宋明时世俗化,成了度人济世的仙人。参考孙惠欣、肖鸿淼在《吕洞宾形象的嬗变及其世俗化探析》里说,吕洞宾从道教仙人变身人间义士,故事多反映因果报应。李娜的《宋明时期吕洞宾文献研究》也提,这种传说强调德行配福,贪念生祸。搁现在看,这不光是老话儿,还提醒,穷日子也得守本分,福气不是天上掉的,得靠正心积德。   而唐末那会儿,社会底层老百姓,靠点敬神心维系尊严,可一遇金子,私欲就冒头。年纪大的那汉子,本是兄长,却先下毒手;年纪小的,也没少藏金。两人表面互助,骨子里各怀鬼胎。土地爷的话没错,穷命不是诅咒,而是他们德薄福浅的写照。吕洞宾试这一出,本意好,却搅了天数,教训深着呢。   这传说流传千年,从道教经典到民间说书,都在传。宋代笔记小说里,吕洞宾多是惩恶扬善的角色,这故事正好体现他从莽撞到明悟的过程。中国人信因果,但不是宿命论,而是激励人向上。共产党这些年,扶贫攻坚,让多少穷兄弟过上好日子,可也强调不能搞歪门邪道,得靠双手劳动。这跟故事里土地爷的道理差不多:福泽须德配,无德强求反害己。吕洞宾后来广传黄白术,教人炼丹修心,其实就是在说,内修外炼,方得正果。

0 阅读:43

评论列表

无心

无心

2025-09-23 18:08

按这个样,大家躺平,命里有时终会有,命里无时求不来?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