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45年,王世襄和袁荃猷结婚。婚后,王世襄发现妻子除了会剥蒜,其他家务活一概不会。一次,她把一颗葱层层剥光,剥完发现什么都没有,于是埋怨老王:“你是不是不会买葱,为什么葱里什么东西都没有?” (信源:搜狐网——一把亿元古琴,二部旷世著作,红木泰斗王世襄与袁荃猷的中式爱情 ) 王世襄出身官宦世家,却偏偏痴迷于市井里的老玩意儿 —— 鸽哨、蟋蟀罐、漆器、家具,为了收一件老家具,能骑着自行车跑遍北京的胡同。 袁荃猷则是大家闺秀,父亲是清华教授,她自己精通古琴、书画,还懂文物修复。 1940 年王世襄在燕京大学研究院当导师,袁荃猷找上门,说要做 “中国画教材” 论文请他指导。 一来二去,导师不仅帮着改论文,最后干脆 “包办”,把小姑娘的论文辅导到通过,自己也把人拐回了家。1945 年结婚时,谁能想到这对师生,后来会成守护文物 60 年的搭档? 王世襄给袁荃猷的 “聘礼”,是一对他亲手修复的清代鸽哨;袁荃猷回赠的 “嫁妆”,是一幅她临摹的《平复帖》。 婚后两人住在北京的小胡同里,房子不大,却堆满了他们收来的老物件 —— 客厅里摆着明代的条案,书房里放着清代的古琴,连阳台都堆着待修复的漆器。 朋友来做客,常笑他们 “家里像个小博物馆”,王世襄却笑着说:“这些都是咱们的宝贝,也是国家的宝贝。” 他们的感情,早和文物融在了一起。 1946 年王世襄淘到唐琴 “大圣遗音”,袁荃猷比他还激动,天天小心保养;写《明式家具研究》时,王世襄想不出明式家具 “八病” 的说法,是袁荃猷一句提议点醒他;美院高才生画不好家具结构图,从没学过制图的袁荃猷接过来,硬生生画出精确的立体透视图,连画家郁风都看呆了。 那本书耗时七八年,每一页都藏着两人的默契。 最让人泪目的是细节。王世襄八十大寿,袁荃猷做了幅大树刻纸,树叶间缀满他爱的家具、鸽哨、葫芦,连他养的鹰和狗都在上面 —— 她把他一辈子的热爱,全刻进了纸上。 他们这辈子没红过脸,他叫她 “荃荃”,她喊他乳名 “长安”,连吵架都不懂怎么吵。 2003 年 “俪松居” 藏品拍卖,“大圣遗音” 琴拍出 891 万世界纪录,2011 年又涨到 1.15 亿,可王世襄说,这些都不如荃荃懂他重要。 网友说得对:“他们不是简单的夫妻,是灵魂共振的同路人”。 王世襄出身世家却不张扬,一辈子就爱老物件;袁荃猷有才却不娇气,把丈夫的爱好当成自己的事。 剥葱剥空的小插曲,成了他们生活里的甜,而一起修复文物、写书的日子,又把这份甜酿成了绵长的深情。 现在再看 “大圣遗音” 琴,看《明式家具研究》里的线图,总觉得不只是文物和著作,更像是这对夫妻的爱情见证。 原来最好的感情,就是你懂我的热爱,我陪你把热爱过成一辈子。 大家身边有这样 “彼此成就” 的感情吗?要是你有个懂你所有爱好的人,会像王世襄夫妇这样,一起把日子过成诗吗?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为这份传奇爱情点赞!
[微风]1945年,王世襄和袁荃猷结婚。婚后,王世襄发现妻子除了会剥蒜,其他家务
韫晓生
2025-09-29 16:48:43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