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战都亲自下场了,这盘棋,基本就定了。 可怜郝龙斌,估计前几天还乐呵呵的,以为有几个大佬在背后撑腰,这事儿就稳了。 结果呢? 姜还是老的辣。 时代变了,哥们儿。 还以为靠着那点人脉关系、靠着那几张老脸就能通吃? 现在那边的人,心思早就变了。 折腾了这么多年,谁不想安安稳稳过日子?谁心里没杆秤? 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八个字,有些人就是看不懂,或者假装看不懂。郑丽文算是把这股劲儿给抓住了。 说句扎心的话,就算真让你侥幸坐上那个位置,德不配位,也是一种煎熬。 要理解郝龙斌此刻的处境,就得先理清他背后那所谓“大佬撑腰”的脉络。他的政治根基,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父郝柏村曾在台湾地区担任重要职务积累的人脉,早期在国民党内部也确实靠着这层关系获得不少资源倾斜,甚至在2006年当选台北市市长时,也有不少资深党员因“念及旧情”选择支持。但随着时间推移,台湾社会的政治需求已从“依赖资深人物背书”转向“解决实际民生问题”,而郝龙斌近年来在公开场合的表态,仍多围绕党内派系平衡,鲜少针对经济民生、青年发展等核心议题提出具体方案,这就导致他的支持群体始终局限在传统派系圈层,难以突破。 连战此次亲自下场,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国民党内部对当前政治局势的一次关键定调。作为曾推动2005年“连宋大陆行”、深刻理解两岸关系对台湾发展重要性的资深人物,连战的立场向来与“求稳、务实”挂钩。他选择在此时发声,本质上是看到郝龙斌的路线已偏离多数民众对“安稳过日子”的期待——毕竟从近年台湾地区的民意调查来看,超过六成受访者最关心的是薪资增长、物价稳定与两岸经贸交流,而郝龙斌团队此前聚焦的“派系博弈”“人脉运作”,恰好与这些核心诉求脱节。 郑丽文能抓住这股“大势”,也并非偶然。她长期在媒体与政治领域深耕,对民众情绪的感知更为敏锐。从公开言论来看,她近年多次强调“抛开派系私利,聚焦民生与两岸和平”,这恰好击中了当下台湾社会对“政治折腾”的厌倦心理。对比郝龙斌仍依赖“老脸、老关系”的运作模式,郑丽文的表述更贴近普通民众的切实需求,自然能获得更多共鸣。 更关键的是,台湾民众经过多年政治变迁,对“德不配位”的后果已有清晰认知。此前多次出现过因政治人物缺乏实际治理能力、仅靠派系支持上位,最终导致政策执行混乱、民生问题堆积的案例,这些教训让民众在选择时更看重“能力匹配”而非“人脉背景”。即便郝龙斌真能凭借少数大佬支持获得提名,后续也必将面临民众对其治理能力的质疑,这种质疑不仅会影响其施政推进,更会让自身陷入持续的舆论压力中,所谓“煎熬”,正是源于这种与民众期待脱节的必然结果。 政治博弈的核心终究是人心向背,当多数人都渴望稳定与发展时,固守旧有模式、忽视民众需求的路线,注定难以走远。连战的介入,不过是将这一早已显现的“大势”进一步明确,而郝龙斌的困境,本质上是传统派系政治在新时代民意面前的必然碰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连战都亲自下场了,这盘棋,基本就定了。 可怜郝龙斌,估计前几天还乐呵呵的,以为有
微笑着前行
2025-09-30 17:24:5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