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为什么会把幼崽踢出窝?一位60岁的农村老人告诉我,掉下窝的燕子千万不要用手捡,因为幼燕一旦沾染了陌生的气息,就会被其他燕子排斥、驱逐,甚至直接啄死。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春天一到,屋檐下那些小小的燕子窝总是最先热闹起来。 人们抬头望一眼,心里暗自高兴,觉得燕子愿意在自家安家,是一份吉祥的认可。 可伴随这份喜悦,总有些令人不解的场景发生。 偶尔能看到一只尚未长出完整羽毛的小燕子跌落在青石板上,翅膀微微抖动,看上去又无助又可怜。 老人们一见,总会立刻伸手阻止孩子靠近,说“别碰它,动了就活不成”。 燕子把幼崽踢出窝的现象,背后藏着大自然的生存智慧。 一位60岁的农村老人告诉我,掉下窝的燕子千万不要用手捡。 因为幼燕一旦沾染了陌生的气息,就会被其他燕子排斥、驱逐,甚至直接啄死。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燕子确实对气味敏感,人类触碰过的幼鸟可能被母燕遗弃。 但更深入观察会发现,燕子的行为远比“气味排斥”复杂得多。 幼燕被踢出窝,有时是自然界的残酷筛选。 燕子一窝能孵出5到6只幼鸟,食物短缺时,强壮的幼鸟会争抢更多资源,体弱的可能被挤出巢穴。 这是动物界常见的“优胜劣汰”,母燕也会主动将病弱雏鸟推出巢外,防止寄生虫感染其他健康幼鸟。 去年夏天,河南一位村民发现自家屋檐下的燕窝接连掉出两只幼鸟,后来才注意到它们身上爬满鸟螨虫,母燕在用最决绝的方式保护整个家庭。 恶劣天气也会逼燕子做出痛苦选择,连续暴雨让捕食变得困难,饿极的母燕可能舍弃部分幼鸟保全其余。 还有一种情况常被误解,幼鸟学飞时的意外。 羽翼未丰的小燕子常在巢边扑腾,稍不留神就会跌落。 母燕并非狠心抛弃,而是用这种方式激励孩子尽快掌握飞行技能。 江苏一位摄影师曾记录到感人一幕,一只跌落的幼鸟在草地上不停鸣叫。 母燕盘旋观察后,竟叼来虫子放在地面,像飞行教练般耐心引导孩子自主觅食。 老一辈的警告也有现实意义,幼鸟脆弱,不当救助反而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更关键的是,随意移动燕窝会导致亲鸟弃巢,这种习性在崖沙燕等物种中尤为明显。 燕子与人类的共生关系延续千年,它们选择在屋檐下筑巢,本身就是对和谐环境的认可。 民间流传“燕子不入愁门屋”,看似迷信,实则暗含生态逻辑,和睦的家庭少争吵、多开窗,燕窝更安全。 破败的房屋阴暗潮湿,自然难吸引这些精灵。 浙江一户人家连续十年有燕子筑巢,女主人说秘诀不过是“从不关窗,由着它们自由进出”,这份信任换来的是夏季少了一半的蚊虫。 下次见到跌落的小燕子,别急着伸手。 若是学飞的幼鸟,母燕可能正在附近等待,若发现明显伤病,可联系野生动物救助站。 保护燕子不需要刻意干预,留住它们栖息的空间更重要。 这种尊重生命节奏的包容,或许才是“吉祥”真正的寓意。 官方信源: 上观新闻《母亲说,燕子不入愁门屋》(2018年5月12日)
燕子为什么会把幼崽踢出窝?一位60岁的农村老人告诉我,掉下窝的燕子千万不要用手捡
素笺书旧情
2025-09-30 19:02:46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