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K签暴露的并不是部分中国人的不自信,他们说,一个樊锦丽让黑人抢了中国女大学生

欢笑相伴 2025-10-01 10:50:41

一个K签暴露的并不是部分中国人的不自信,他们说,一个樊锦丽让黑人抢了中国女大学生,而现在K签是让印度人来抢中国人饭碗和土地。这也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来过好几波外国人,都没闹出什么水花, K签证10月1日正式实施,专门面向全球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初衷很明确,就是要吸引STEM领域的优秀人才来华交流合作。这是中国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举措。 印度媒体迅速捕捉到这个信息。那位被称为“甲亢姐”的印度知名主持人公开推介K签,称其为“中国版H-1B”。她告诉印度观众可以“打包去中国”,还说K签允许多次入境且不需要中国雇主担保 美国刚刚把H-1B签证费用提高到10万美元。这道门槛直接把大批印度IT人才挡在门外,他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印度人擅长钻透各国签证政策,这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国内网友的担忧可以理解。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压力不小。大家担心门槛模糊的K签可能引入的不是顶尖人才,而是普通竞争者。 但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几个问题。印度精英阶层真的会大规模涌入中国吗?这个可能性其实很小。绝大多数能移民的印度知识精英都会说英语,不会说中文。他们更倾向于去欧美、澳洲、中东发展。 薪资差距也是个现实问题。美国H-1B持有者的年薪中位数达9.5万美元。中国的薪酬水平能否具备足够竞争力,确实需要打个问号。 K签并非来者不拒。官方明确表示会有严格审核和选拔标准。外交部将会同有关方面制定配套办法,明确具体条件和要求。不是拿着洋学历就能轻松拿到签证。 回顾历史,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689年决定不再派船来华贸易,整整40年间与中国没有直接接触。那时候,中国在它们贸易布局中已经边缘化。 再看那位不受大清欢迎的美国驻华公使布莱尔。就因为他推动排华法案,被清政府直接拒绝入境。中国从来都有底气对不受欢迎的外国人说“不”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种“画饼”文化。印度人吹牛画饼的能力确实出名。我们讲究身体力行和技术实力,不惯着这种风气。 民营企业里的人情世故,996的工作强度,汉语的难度,这些都是外籍人才必须面对的现实。一个外国人要在中国职场脱颖而出,需要付出超乎想象的努力。 K签本质上是一次精准的人才筛选。我们需要的不是普通程序员,而是能攻克“卡脖子”技术的顶尖专家。国内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缺口接近3000万人,但这个缺口必须用对地方。 那些担心饭碗被抢的朋友可以换个角度思考。能轻易被外国人抢走的岗位,本身就可能缺乏核心竞争力。真正有价值的工作,需要的是真才实学而非一纸签证。 中国的社会管理能力值得信赖。我们不像欧美那样对移民问题束手无策。任何政策引发社会问题,管理层都会及时纠错。 从玄奘西行到郑和下西洋,中华文明向来以开放包容著称。闭关锁国带来的教训已经够深刻了。在全球化时代,智慧地引进人才才是强国的正确姿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7
欢笑相伴

欢笑相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