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下达最后撤离命令,威胁不从将加大军事力度,而哈马斯拒绝缴械。中东六国只得联

绝世剑王 2025-10-04 17:54:19

以色列下达最后撤离命令,威胁不从将加大军事力度,而哈马斯拒绝缴械。中东六国只得联手踩刹车,但是能制止冲突的进一步加剧吗? 近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发表声明,称以军已对加沙城形成半包围,掌控了内扎里姆走廊至海岸的区域,将加沙地带分割成南北两个相互独立的区域。 卡茨表示这是加沙城居民向南部迁移 “最后的窗口”,留在当地的人员会被认定为 “恐怖分子及其协助者”,以军将进一步加大军事打击强度,推进后续攻势。 据加沙卫生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仅10月 3日当天的军事行动,就造成七十多人死亡;联合国早在8月就已宣布加沙城进入饥荒状态,红十字会因持续不断的武装冲突,不得不暂停当地的救援工作。 面对军事方面的压力以及国际社会的调解努力,哈马斯给出回复 “有限让步但坚决拒绝缴械” 。 在哈马斯的他们的认知中,缴械就等同于 “失去筹码与安全防护的基础”。 一位与哈马斯关系密切的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的“20点计划” 中并未包含 “两国方案” 的实质性进展内容,也没有制定以色列撤军的明确时间安排,这与哈马斯长期坚持的原则存在根本性分歧。 当以色列与哈马斯陷入对峙僵局时,土耳其、埃及、阿联酋、沙特、卡塔尔、约旦六个国家已联合介入此事,共同发表声明支持特朗普提出的 “20点计划”,试图对冲突进行降温。 六国的介入带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埃及这边最担心的,是难民潮带来的冲击以及冲突向外扩散的效应;沙特和阿联酋则希望通过参与调解,巩固自身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同时推动 “两国方案” 落到实处;卡塔尔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哈马斯与西方世界沟通桥梁的角色;土耳其则试图借助调解进程,提升自身在中东地区的话语权。 从实际行动来看,六国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向哈马斯传递 “被孤立的风险”,强调如果拒绝该方案,就意味着会与多数阿拉伯国家形成对立;二是,向以色列表明,持续开展军事行动会破坏区域稳定局面,间接呼应了西方国家掀起的 “巴勒斯坦国承认潮”。 截至目前,六国已经推动美国和以色列,将人质释放的最后期限延长至10月5日18时,为谈判进程争取到了一定的缓冲时间。 尽管六国的介入带来了局势缓和的转机,但冲突能否真正平息,仍面临着三重主要障碍。 首先是方案本身存在的结构性缺陷,“20 点计划” 虽然包含了停火、人道主义援助、临时治理等条款,但在关键问题的表述上模糊不清:以色列提出的 “分阶段撤军” 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加沙 “非军事化” 的具体实施路径也未明确,临时政府的组成方式以及权限划分同样存在争议。 其次是内外压力呈现失衡状态,对以色列而言,内塔尼亚胡政府如果做出过度妥协,极有可能引发执政危机;对哈马斯来说,加沙民众遭遇的苦难虽然加剧了其自身压力,但 “抵抗叙事” 仍拥有深厚的民众基础,要是贸然缴械,会很大程失去民众的支持。 而且,美国的立场摇摆不定,特朗普一方面发表 “地狱般打击” 的威慑言论,另一方面却没有承诺对以色列的撤军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这极大地削弱了调解工作的公信力。 最后是国际支持存在局限性,尽管欧洲的法国、英国等国已经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斯洛文尼亚也实施了对以色列的武器禁运,但这种 “承认潮” 缺乏实际的约束力。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无奈的承认,当前距离 “两国方案” 的实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遥远,而六国发表的联合声明,尚未转化为具体的监督机制或是安全保障措施。 综合来看,中东六国的介入,大概率能够实现短期停火,但很难从根本上阻止冲突再次爆发。 从现实条件分析,哈马斯虽然拒绝缴械,但已经同意进行人质交换并移交管理权,以色列也表态接受分阶段撤军,双方之间存在 “有限妥协” 的空间;六国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以及美国的施压作用,有可能促使双方达成临时协议。 但从长期角度来看,如果 “两国方案” 的主要诉求得不到落实,加沙的非军事化进程以及重建工作缺乏保障,那么引发冲突的根源仍将持续存在。 只有切实解决巴勒斯坦建国、以色列安全保障、加沙民生重建等根本性问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

0 阅读:10
绝世剑王

绝世剑王

绝世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