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重庆36岁光棍捡到了一个女婴,含辛茹苦将她拉扯长大。没料到,养女成年后,光棍父亲说:“我把你养大不是让你养我的,你要有自己的人生。”养女走投无路,只得求助电视台 重庆忠县凉水村的邓和平在1990年时已36岁,仍是单身汉。村里经济条件有限,他家境贫寒,父母长期患病,需要他负担医疗开支。早年他有过两次恋爱经历,但对方得知他无力支付彩礼后均选择分手。此后他逐渐接受单身生活,专注于务农和零工维持生计。那年冬天,他从县城返回途中发现路边一个女婴被遗弃。他确认无人认领后,将婴儿带回家中,取名邓雪凤。从此他调整生活方式,早起劳作,节省开支购置婴儿用品。邓雪凤成长过程中,他确保她接受基础教育,并在她六岁时送入学校就读。尽管家庭收入微薄,他通过多种途径挣钱供她上学,避免她辍学务农。这种坚持让邓雪凤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并进入高中阶段准备高考。邓和平的付出体现了农村单身男子在抚养弃婴时的实际压力和责任感。 邓雪凤十八岁时正备战高考,此时邓和平的身体出现问题。他从冬季开始频繁咳嗽,初期未重视,继续从事体力劳动。高考前夕,他的病情加重,被诊断为支气管炎。医生建议及时治疗,否则可能引发肺部并发症。邓雪凤得知后从学校返回家中,打算照顾父亲。但邓和平要求她立即返回学校参加考试,强调供她读书是为让她独立发展,而不是留在家中负担家庭责任。 邓雪凤虽担心父亲健康,但最终遵从他的意愿,回到学校完成高考。她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选择此专业部分源于对父亲健康的关切。开学后不久,邓和平的病情恶化,出现咳血症状。医院检查显示需手术治疗,费用约两万元。这笔钱超出家庭承受范围,邓雪凤从学校请假,四处借贷但收效甚微。面对困境,她决定通过媒体求助,联系《中国梦想秀》节目组,讲述家庭情况以筹集手术资金。这种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援助机制。 节目播出后,邓雪凤的讲述引起广泛关注。观众从全国各地捐款,很快凑齐手术费用。邓和平接受手术,切除部分支气管,术后恢复顺利,出院时已能正常活动。此后,一对中年夫妇通过节目信息找到邓雪凤,提供婴儿时期照片,声称是她的亲生父母,希望她回归原生家庭。邓雪凤查看照片后确认相似,但明确表示只认邓和平为父亲,并拒绝与亲生父母建立联系。 她强调亲生父母在遗弃时已断绝关系,而养父的抚养恩情不可替代。邓雪凤毕业后以专业第一成绩保送研究生,继续深造医学知识。期间她定期返回家中,运用所学为父亲调理身体。邓和平的身体状况逐步稳定,两人维持原有生活模式。这种结局体现了养育关系的深层价值,以及个体在面对血缘与恩情时的选择逻辑。
1990年,重庆36岁光棍捡到了一个女婴,含辛茹苦将她拉扯长大。没料到,养女成年
一脚油门到拉萨
2025-10-04 21:58:3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