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表示,高市早苗即将上台,中国正严阵以待!10月5日,法媒刊文表示,高市早苗周六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若不出意外,将于本月15日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消息传出后,中国官方反应虽低调,却有严阵以待的气味。法媒表示,中国对其戒备,因为其被视为对华强硬的前首相安倍晋三的传人。 这种判断不是空穴来风。高市早苗的右翼底色确实鲜明。她长年把参拜靖国神社当成“必修课”,那地方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每一次参拜都是对历史正义的挑衅。 更让外界警惕的是她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此前那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直接触碰了中国的红线。 但只盯着这些老黄历,就把事情看浅了。中国外交部4日的回应其实已经把态度摆得很清楚:“这是日本内部事务”,但紧跟着就划了红线,要求日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信守历史和台湾问题上的承诺。 这种回应看似低调,实则是见过大风大浪后的沉稳,根本不是法媒脑补的“严阵以待”。 高市早苗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竞选时的口号和真当上首相后的操作,从来不是一回事。 上智大学教授中野晃一早就点破了,她就是想做安倍的继承者,历史修正主义、反中反韩的标签早贴了多年。 但这次竞选期间,她却刻意回避了“是否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跟2021年那回直言“当选还会拜”的强硬态度判若两人。 她对台湾问题的表述也悄悄变了味,10月1日给美国智库投稿时,只说“台湾海峡和平对日本安全重要”,还加了句“愿与中国领导人认真对话”。 这种转变背后全是算计。她要当的不是“口号首相”,是得能推政策的掌舵人。 现在的日本政坛根本容不得她任性。自民党在国会参众两院都是“双少数”,没有在野党配合,任何法案都推不动。 石破茂卸任前就敲了警钟,希望她能“引领日本不偏离正确方向”,说白了就是别搞对立分裂,先把内部团结起来。 高市早苗自己也喊出“真正的困难才刚开始”,还呼吁议员们“像马车上的马一样干活”,她很清楚,稳住内政和经济才是保命符。 日本民众现在最关心的不是外交口号,是工资涨没涨,物价降没降。有民众直接吐槽,候选人光说外部威胁,对生活苦难题题不答,只会让人更失望。 这种民意基础下,高市早苗要是真敢在靖国神社或台湾问题上瞎折腾,最先反噬她的就是日本内部的反对声浪。 再说,她想延续安倍路线,也得有安倍的本事。安倍能靠经济安保政策获得美国认可,还能在对华强硬的同时维持经贸合作。 高市早苗显然还差点火候。京都大学教授中西宽就分析,她即便想在历史问题上强硬,受制于执政环境,引发重大争议的可能性也很低。 她现在更需要做的是巩固执政联盟,已经放出话要和立场相近的在野党协商合作,连自公联盟“基本中的基本”都反复强调,哪里还有精力搞激进外交。 中国这边看得更透彻。中日关系不是一两个人能随便掀翻的,有40多年积累的合作底盘在。 2024年中日贸易额虽有波动,但仍保持在3000亿美元级别,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的根基深着呢。 高市早苗再强硬,也不能无视日本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她在竞选时提的“经济安全”,本质上还是要保障供应链稳定,真把对华关系搞僵,最先受损的就是日本企业。 那些说中国“严阵以待”的论调,其实是低估了中国外交的战略定力。 我们见过的风浪多了,从安倍晋三到岸田文雄,日本首相换了一茬又一茬,对华政策再摇摆,也没跳出“政冷经热”的基本盘。 中国的态度一直很稳定:你守规矩,咱们就好好做生意;你敢越线,咱们也有反制的底气。 这种底气不是靠“严阵以待”撑出来的,是靠自身实力和成熟的外交策略攒下的。 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会掉以轻心。高市早苗团队已经放出风,要新设“国家情报局”强化安保信息收集,还想引进远程打击武器,这些动向都得盯着。 但盯着不代表焦虑。日本政坛有个规律,越是竞选时喊得凶,上台后越容易务实。 高市早苗要面对的是日本史上最高的政府债务率,是民众对自民党“黑金丑闻”的信任危机,这些内政难题才是真正的“紧箍咒”。 她要是真把精力放在挑动对华对立上,那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法媒的论调更像一种“流量密码”,靠渲染“对抗”吸引眼球。 但现实政治从来不是戏台子上的脸谱戏。高市早苗的右翼底色不会变,但她的执政动作必然会被现实利益捆住手脚。 中国的回应已经给出了答案:我们尊重日本的选择,但红线就在那里。 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沉稳,比所谓的“严阵以待”更有力量。毕竟,大国之间的博弈,拼的从来不是一时的情绪,而是长久的战略耐力。 信源:环球时报
波兰网民发出灵魂拷问:“中国网民是疯了吗?居然“欢呼”高市早苗这个极右翼分子上台
【147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