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偷偷研制出核武器,而伊朗不能? 其实根本没有哪个国家能真正偷偷研制核武器,核材料的提纯、核设施的建设这些大动作,根本逃不过核大国的监测网络。 别说地下核试验的震动信号能被精准捕捉,就算是核反应堆的散热异常,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监测设备都能察觉,更别提还有《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和核供应国集团盯着核材料的流向。 所以那些最终搞出核武的国家,核大国从一开始就心里门儿清,关键看愿不愿意管、怎么管。 那有人就好奇了,印度、巴基斯坦这些国家怎么就迈过核门槛了?这事儿得看当时的国际背景,说白了就是核大国基于自身利益默许了。 印度早在1974年就搞了“和平核爆炸”,那会儿冷战正酣,美苏忙着在欧洲和亚洲腹地角力,南亚次大陆的优先级没那么高。 西方觉得印度能牵制苏联在印度洋的扩张,对它的核活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国家暗中泄露过核技术资料。 等到1998年印度公然搞核试验,巴基斯坦紧接着跟进,这时候冷战刚结束,国际秩序还在调整,核供应国集团虽然已经成立,但中国2004年才加入,之前的管控漏洞不少,加上美俄都不想让对方在南亚独占优势,索性默许了这种“相互制衡”的局面,没真下死手制裁。 可伊朗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伊朗是NPT缔约国,按条约规定只能发展和平核用途,还得接受IAEA的保障监督,这就从法理上捆住了手脚。 更关键的是时机不对,伊朗核问题凸显的时候,国际防扩散机制已经成熟了,核供应国集团48个成员国把核材料和两用物项管得严严实实,想偷偷买零件都难。 而且中东不是南亚,这里有美国的核心利益,还有以色列这个“无核国家”却实际拥有核武的特殊存在,伊朗要是搞出核武,直接就打破了地区力量平衡,美国在中东的霸权根基都得动摇。 更要命的是信任崩塌。美国当年撕毁伊核协议、重启制裁,让伊朗彻底明白不能相信西方的安全承诺,毕竟利比亚的卡扎菲弃核后政权被推翻的教训就在眼前。 可伊朗越想保留核研发能力当“筹码”,美西方就越认定它想造核弹,制裁一轮比一轮狠,石油出口被卡、海外资产被冻,经济都快扛不住了,根本没财力支撑长期的核研发。 反观印巴当年,虽然也受了制裁,但没伤到经济根本,而且核大国没联手施压,给了他们喘息的空间。 还有个关键区别,印巴没加入NPT,搞核武顶多算“违规”,而伊朗作为缔约国要是突破核门槛,就是“违约”,核大国能名正言顺地用安理会决议施压。 现在美伊谈判谈来谈去,美国非要伊朗把铀浓缩丰度降回去,伊朗却怕一旦销毁核设施就没了议价权,僵局就这么耗着。 说白了,不是伊朗比印巴笨,而是它生在了防扩散机制完善、大国利益博弈更激烈的时代,核大国没给它“默许”的机会,反而把各种路都堵死了。 这背后根本不是“能不能偷偷搞”的问题,而是核大国觉得值不值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印巴当年踩中了大国博弈的空隙,伊朗却撞在了霸权维护的枪口上。
为什么总说二战打光了苏联一代人,而没有人说打光中国一代人?不仅是苏联,德
【15评论】【4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