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4小时,法国总理迅速辞职,马克龙遭重创,首位女总统或上台 法国政坛,这次真是炸锅了。马克龙刚刚任命的新总理勒科尔尼,屁股还没坐热,24小时都不到就宣布辞职,创下法国历史最短命总理记录。 这场“政治地震”不仅把法国民众和国际媒体都看傻了眼,更让法国政坛陷入空前混乱。新华社当天就直接点明,这场风波暴露出马克龙政权的脆弱,甚至有可能打开极右翼领袖勒庞冲击总统宝座的大门。 勒科尔尼的闪辞,绝对不只是个人原因那么简单。2025年10月5日,他刚刚组阁成功,第二天就被迫下台,这剧情比法剧还刺激。 要知道,法国政坛虽然换总理不算稀奇,但像这样“闪辞”的,还真是头一遭。金融时报都说了,马克龙上任这些年,已经换了七个总理,但这次周期最短,反映出政治局势急转直下。 根子在哪?国民议会在野党占据优势,左翼新人民阵线手握180多席,右翼人民联盟也有140席,朝小野大,政府根本推不动法案。 在野党抓住机会,直接联手施压,逼得勒科尔尼无路可退。 华尔街日报评论得很到位:法国现在的总理,已经成了“高危职业”,技术官僚根本hold不住民意,政坛制度老化到有点吃不消。实际上,这一切都把马克龙推到了风口浪尖。 马克龙遇到的麻烦,不止是总理辞职这么简单。最新的环球时报民调显示,马克龙的支持率已经跌到17%,比前几年还要低。 政策接连受挫,财政赤字6%已经严重超标,政府债务更是突破110%。别说巴黎高楼大厦光鲜亮丽,法国底层民众生活压力山大,乡镇医院一个接一个地倒闭,床位短缺成了常态。 普通法国人很直接地用选票表达不满,2024年议会选举后,马克龙所在的执政党席位锐减到只剩约三分之一。 去年还闹过弹劾案,虽然支持率没过半,但已经能看出总统地位岌岌可危。说到底,马克龙这些年政策偏向大企业,搞得财富分配越来越不均,老百姓自然不买账。 在野党现在只要58席就能发起弹劾,这种局面下,政府想顺利执政简直是天方夜谭。 新华社就点明了,马克龙一意孤行,埋下今天的苦果。现在,法国政坛正陷入一种真空状态,谁都看得出来,极右翼的机会来了。 说到极右翼,就不得不提玛丽娜·勒庞。她这些年可不是白忙活,政党席位已经涨到140多,民调支持率直线上升。 勒庞的“法国优先”口号喊得很响,普通民众听了有共鸣,尤其是她提出要退出北约、减税促就业这些主张,正好击中了法国社会最痛的神经。 2022年大选虽然败给了马克龙,但议会却没能拿下多数。到了2024年,极右翼的席位继续增长,爱丽舍宫的大门好像也没那么遥远了。 环球时报也提到,如果议会真把弹劾案通过,勒庞成历史上首位女总统那几乎板上钉钉。对比下来,马克龙那一套已经让不少法国人失望,勒庞反而成了不少人心目中的“救星”。 放眼国际,这一波法国政坛巨震早就引起全球关注。英国、德国都在盯着巴黎的变化,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表态观望。 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发展,希望法国社会稳定,毕竟欧洲局势一动,全球都跟着起波澜。其实,法国历史上动荡的时刻也不少,每次“换人”,世界都在屏息以待。 但这一次,极右翼如果真的上台,欧洲一体化、北约框架,都会面临新麻烦。 历史上,法国曾多次在关键节点选择“换挡”,从戴高乐时代的独立外交,到现在的保守回潮,都是社会变革的信号灯。 现在的局面,不光是法国自己的选择,也是整个欧洲政治风向变动的缩影。法国人其实骨子里最讲求自尊和变革,谁能抓住民心,谁就能笑到最后。 说到底,勒科尔尼的闪辞是一根导火索,炸出了马克龙的困境,也让勒庞的机会浮出水面。如果马克龙还不变阵,法国政坛很可能真的迎来历史上首位女总统。 未来的法国,是继续走传统的“欧洲路线”,还是转向更保守的“法国优先”,现在还没有定数。但这场地震,已经让整个欧洲都坐不住了。 参考资料:法国总理勒科尔尼向马克龙递交辞呈 2025-10-06 15:52·人民日报
就在刚刚法国总统宣布了10月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刚辞职的总理勒科尔尼再次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