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野心非常可怕!现在的越南教育,在大中小的学校教育中,一直把广东广西作为其原来的属地。 如果谁还觉得越南只是个经济上“想学中国”的邻居,那可能得重新认识这个国家的野心了。 在越南的中小学课堂上,一段彻头彻尾被篡改的“国家起源史”,正悄悄构筑起一代代人对两广的“领土情结”。 这是越南教育部从2018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始终贯穿“我们是瓯貉子孙”的历史叙述。 更离谱的是,他们把“古南越国”的疆域直接画进了今天的中国广东、广西地图上,堂而皇之印进了国家历史教材。 这种“地图下毒”的方式,比任何一场边境摩擦都更具渗透力。你无法阻止它通过课堂扩散到每一个越南孩子的大脑中。 他们长大后会怎么看待中国?会怎么看待两广?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越南高中生,七成的大学生,已经相信“广东广西原本属于越南”。 更令人忧虑的是,这种认知并非停留在学生层面。它已经渗透进越南的学术体系、媒体话语、乃至政策讨论中。 越南的历史课本刻意跳过了汉朝在岭南设郡建县、派遣官吏、开办学校、推广汉字的全部历史。 几百年的中原王朝直接统治,被他们轻描淡写成“文化接触”或“地理过渡”。甚至连赵佗这个秦朝派出的将领,也被他们“包装”成了越南的民族英雄。 现实是,赵佗是地道的河北人,建立南越国后仍向汉朝称臣,纳贡不断,哪来的“越南政权”? 这一切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还原历史”。而是为了制造“历史正当性”。 一旦未来中越之间在边界上发生任何争议,这套从小学起就铺垫的叙事就会变成“民意基础”。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只是想拿回自己失去的东西。 别指望越南的学术界会自我纠错。早在2019年,广西出土的汉代陶片运到河内展览时,越南观众就当众宣称“这是我们祖先的东西”。 中方专家当场解释文物属于汉朝越郡,结果遭到现场越方讲解员否定,说那只是“古文化交流”。 学术讨论变成民族情绪,展览变成政治表态,这就是今天越南历史话语的真实面目。 去年,中越联合发掘汉代遗址,本是一次中立的科研合作。 结果越南考古队拒绝承认遗址属于汉朝郡县治理体系,哪怕中方提供了完整的行政印信与五铢钱实证。 最后,联合报告胎死腹中。不是因为技术分歧,而是因为越方“不能接受这个历史”。 更荒谬的是,越南学者现在连秦朝修建的灵渠都要“重新解读”。 他们声称灵渠是中原政权“控制岭南”的工具,是“导致越南门户洞开”的历史转折点。 可事实摆在那儿: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是中国南北水系工程奇迹,与越南有半点关系吗? 但越南并不在乎逻辑。他们要的是情绪动员,是民族主义的动能。 越南在国内正面临年轻人就业难、城市化带来的社会分化、与中国经济的差距持续拉大,这些都需要一个“替罪羊”。历史,恰好提供了最廉价、最有效的出口。 当他们在教科书里说“两广本是越南的土地”,当几千万学生每天都在重复这套叙述,这就不再是教育问题,而是地缘政治问题。 历史从来不是纯粹的过去。它是国家认同的根。当一个国家系统性地篡改历史,它不是在追溯,而是在准备。为谁准备?为未来的冲突准备。 越南今天高举“民族英雄赵佗”的画像,明天就可能在边境问题上声称“我们只是回到历史”。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 1979年的边境冲突,越南也是在“历史正义”名义下挑起事端。 今天,他们换了方式,不再用枪炮,而是用课堂、用考试题、用地图插图,让历史篡改变成一代人的“共识”。 更可怕的不是这些谬误横行的教材,而是它们在越南社会中没有遭到一点质疑。当错误成为“常识”,就没人再去追问真相。这种沉默,比任何反华言论都更危险。 我们不能幻想越南会在短期内纠正这套叙述。因为这套历史观,已经成为它内部政治稳定的一部分。 它不仅能转移矛盾,还能制造“共同敌人”。在越南的教科书里,中国不是邻国,是“历史侵略者”;两广,不是中国的省份,是“丢失的家园”。 这就是一个国家用几十年时间塑造的“叙事武器”。当你还在强调中越友好、合作共赢时,他们已经在培养下一代的“领土梦想”。 国际社会对此并非无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明确指出,历史教育应基于客观事实,不能成为民族对立或领土争议的工具。 而越南今天的做法,正是典型的“修正主义”,是拿历史当政治工具的典范操作。 越南的野心,不是未来某一天突然爆发,而是今天正在教室里悄悄发芽。
越南的野心非常可怕!现在的越南教育,在大中小的学校教育中,一直把广东广西作为其原
地缘历史
2025-10-09 10:47:56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