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狠招:重新武装叙利亚,猛戳美国软肋,让特朗普腹背受敌 别看普京现在在乌克兰打得焦头烂额,可他分明还有余力,能腾出手来在中东补一刀。10月3日,叙利亚新政权的军头阿里·纳萨安带着代表团,风风火火跑到了莫斯科,俄方不仅高调接待,还把压箱底的家伙都拿出来给他们看。 什么“山毛榉”-M3、“铠甲”-S1M、T-90MS、BMP-3,还有那种能盯着目标绕圈圈的“柳叶刀”巡飞弹,全摆上了。 一眼看过去,好像就是老朋友之间的常规合作,可谁都明白,这笔账根本不是这么算的。 自从去年阿萨德政权垮台,美国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赶紧搂着新政府一通画大饼,摆出一副“我们才是你靠山”的姿态。 可半年不到,以色列在6月发动“午夜之锤”行动,掀了大马士革的一片天花板,炸得叙政府措手不及。美国不仅不拦着,还在联合国那边替以色列开脱,叙政府当场傻了眼。 这时候,普京伸出手来,摆出一副“我来帮你”的姿态,新政权怎么可能不动心?这不是投怀送抱,这是被美国逼到墙角之后的理性选择。 俄叙之间的交易,从来不靠嘴说,靠的就是武器箱子里弹药的分量。而普京这次拿出的东西,明明白白告诉外界:叙利亚,不会再是一块任人宰割的肉。 可最头疼的,是特朗普。别忘了,现在正是美国总统大选的敏感节点,特朗普正试图把拜登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烂摊子”转化为自己的政治筹码。 结果普京突然在中东点了把火,特朗普还没上台,就被逼着提前选边站。 俄制防空系统一旦进驻叙利亚,最直接受挑战的就是以色列空军的优势。 这意味着,以军每次出动都得三思,电子战飞机、护航战机、干扰系统统统得配齐,成本飙升,效率下降。 而一旦以色列行动受限,整个“抵抗阵线”就会伺机而动。伊朗、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全都盯着机会,就等叙利亚撑起一面盾。 美国呢?还得继续在叙东北部维持那900人小分队,和库尔德武装一起防着“伊斯兰国”的死灰复燃。 但现在问题变了,不是怎么打极端分子,而是怎么防俄罗斯帮忙撑起来的叙军。 一旦叙利亚获得像T-90MS这样的重型装备,美军在当地的活动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 这不只是军事问题,这是战略布局的崩塌。美国原本想着把中东局势稳定住,好腾出手来专心“印太围堵中国”,结果普京这一手,把中东的火又点了起来。 特朗普要是不出手,国内鹰派会说他软弱;真要出手,那就意味着他得在中东和乌克兰同时下注——这不是腹背受敌,是自断后路。 而更让人玩味的是,俄罗斯和叙利亚之间的交易方式。叙利亚现在哪来的钱买这么贵的武器?答案可能还得翻出老套路——易货贸易。 石油、矿产、甚至军事基地使用权,通通都能拿来换。 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梅米姆空军基地本就是俄罗斯在中东的命门,谁掌握了这两个点,谁就有资格坐在中东棋盘的上方。 过去十年,俄罗斯在叙利亚投入了太多,不会轻易放手。而现在,美国的一再失误,反倒给了普京机会。 尤其是对以色列的纵容,已经让叙利亚新政权彻底寒了心。 当初美国在联合国否决对以色列的谴责动议时,叙利亚代表团当场选择退席,这是最清晰的信号,西方的“光环”,已不再闪亮。 普京当然看得清楚,他要的不是叙利亚的感恩,而是一个能牵制美国的支点。 哪怕只是把美国在中东的注意力拉回来一点点,对乌克兰战场就是巨大的缓解。这就是“围魏救赵”的现实版本,乌克兰无法突破,那就去中东找突破口。 而特朗普的困境才刚刚开始。如果他上台,叙利亚问题绕不开;如果他不管,拜登就会用“软弱”标签把他钉在竞选辩论台上。 可一旦他出手,俄罗斯就能指责美国干涉中东事务,甚至可能借此进一步扩大中东影响力。 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而普京,恰恰最擅长在没有赢家的局面里,拿走最大的筹码。 更关键的是,这次俄罗斯展示的装备,并不是随便凑一凑的库存,而是乌克兰战场上打过仗、验证过的货。 “山毛榉”-M3在敖德萨拦过“风暴阴影”,“铠甲”-S1M成功击落过“海马斯”火箭弹,这些都不是花架子。 叙利亚一旦部署这些系统,整个中东空域的天平将发生倾斜。 有分析说,俄罗斯这次的“军援”计划,不排除在年底前就开始交付。 甚至连“柳叶刀”这种巡飞弹,都可能在中东上空出现。以色列还想单方面空袭?那就准备好面对被反击的代价。
港媒不整虚的,有一说一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