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前外长库列巴公开承认:冲突结束后,乌克兰,可能将失去部分领土。 库列巴在接

寒泉漱石鸣 2025-10-09 14:02:15

乌克兰前外长库列巴公开承认:冲突结束后,乌克兰,可能将失去部分领土。 库列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虽然自己不是这种决定的支持者,但“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案例”,暗示乌克兰,可能不得不像当年的芬兰一样,即使再沮丧,也得“认命”。 1939 年,芬兰和苏联打了一场“冬季战争”,虽然芬兰军队表现英勇,给苏军造成了巨大伤亡,但终究因为国力悬殊,最后被迫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割让了包括卡累利阿在内的大片战略要地给苏联,相当于失去了将近11%的领土。 库列巴把这个例子搬出来,意思再明白不过:强邻环伺的小国,有时候哪怕心里有一万个不甘心,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吞下领土损失的苦果。这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库列巴会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放出这样的信号?这背后反映的是乌克兰当前面临的极度困境,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交织在了一起。 最直接的“外患”当然是战场上的不利局面。10 月初,普京在圣彼得堡的军方会议上刚晒过成绩单:今年俄军已经控制了 5000 平方公里土地,212 个居民点都落了实。苏梅、赫尔松这些曾经反复拉锯的地方,乌军现在只能步步后退。 那些被俄军占着的地盘,早就不是当初的样子了。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这四个州,2022 年就搞了公投,现在俄罗斯的法律、货币、教育体系全铺了进去,连公交车都换了俄式线路。 当地的乌克兰族人要么逃到后方,要么慢慢适应了新秩序,想再用武力打回来,先不说要填多少人命,就算真打下来,治理成本也是个天文数字。库列巴说 “有些地方得靠外交解决”,其实就是承认:这些地盘早就 “生米煮成熟饭”,硬抢不现实了。 至于“内忧”,则体现在乌克兰国内持续的人力枯竭和经济濒临崩溃。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乌克兰最宝贵的兵源消耗严重,适龄征兵人口越来越稀缺,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厌战情绪。同时,国家经济千疮百孔,GDP大幅缩水,政府财政几乎完全依靠外部输血,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 更让乌克兰没底气的是,西方盟友的 “输血” 早就没那么痛快了。美国特朗普政府今年重返白宫后,对乌军援一会儿给一会儿停,最后搞出个 “欧洲买单、美国出武器” 的机制,首批 10 亿美元援助喊了半天,到 9 月才刚上路。 欧盟那边更热闹,冯德莱恩想动被冻结的 2470 亿俄罗斯资产给乌克兰发贷款,结果马克龙和荷兰首相直接跳出来反对,说 “法律风险没解决绝不同意”。 要知道,乌克兰重建得要 5240 亿美元,现在实际到账的还不到 500 亿,外债已经占了 GDP 的 95%,就算西方继续给援助,那也是借的,以后怎么还都是个大问题。没有钱没有枪,拿什么跟俄军耗? 反观俄罗斯这边倒是底气越来越足,普京敢喊 “无条件实现特别军事行动目标”,靠的是开足马力的军工产能,高精度导弹、无人机流水线连轴转,就像家里囤够了粮草才敢拍胸脯。 克里姆林宫听到库列巴的话,立马就说 “早就说过乌克兰得面对现实”,这态度明摆着:想谈判可以,地盘的事没得商量。之前俄军炸扎波罗热的铁路枢纽,就是要掐断乌军的补给线;现在冬天快到了,乌克兰人又开始担心能源设施被炸,去年冬天停电半个月的日子,谁都不想再经历一遍。 此外,库列巴这话其实是个 “试探气球”,他知道说出来会挨骂,但还是说了,因为乌克兰内部早就开始偷偷讨论 “妥协” 了。 有人说这是 “投降”,可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乌克兰从来都不是下棋的人,只是那颗被推着走的棋子。美国要借它耗俄罗斯,欧盟要保自己的地缘安全,俄罗斯要抢战略缓冲带,没人真正问过乌克兰人 “想不想要和平”。芬兰当年割地后能重新站起来,乌克兰要是真走了这条路,能不能保住国家的根基还不好说,但至少能让枪炮停了,让地下室里的孩子们晒晒太阳。 现在库列巴的话掀起了舆论风波,西方开始悄悄讨论 “战争终点站”,俄罗斯等着乌克兰 “认账”,只有乌克兰人在痛苦里挣扎。这哪是什么 “认命”,分明是被现实按着头不得不低头。曾经喊得震天响的 “领土完整”,终究还是败给了冰冷的炮弹和缩水的援助。

0 阅读:0
寒泉漱石鸣

寒泉漱石鸣

寒泉漱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