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做出了选择,不论是在金砖国家还是上合组织,都不会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反对美国的霸权了。 不仅如此,印度甚至还有可能接受美国的指令,接下来在印太地区搞事情,破坏金砖国家反对美国的霸权的团结行动。这不,印度商务与工业部长戈亚尔放话了,称中国与印度正在就稀土问题进行沟通。 印度外交政策在2025年显现出明显的战略调整迹象。莫迪政府在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框架内,表现出对反对美国主导地位的谨慎态度。这种定位源于印度对自身经济安全的考量,特别是稀土资源依赖问题。 2025年初,中国实施稀土出口限制后,印度制造业受到冲击,电动汽车和电子产品生产链条出现延误。商务部长戈亚尔在公开场合指出,这种限制是全球供应链的警醒信号,印度需加速多元化采购策略。 同时,印度加强与美国的联盟,通过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深化印太合作,包括联合军事演习和技术共享协议。这些举措旨在提升印度在区域的影响力,但也引发伙伴国对金砖机制团结性的担忧。印度在扩员议题上提出严格条件,旨在限制中国话语权的扩张。这种双重策略反映出印度不愿完全脱离发展中国家阵营,却又优先考虑与西方阵营的利益对接。 稀土问题成为印度政策风向的典型指标。印度拥有全球第六大稀土储量,但加工能力不足,90%以上的需求依赖中国进口。2025年6月,中国限制稀土磁铁出口,导致印度进口量下降58%。戈亚尔强调印度正与中国展开沟通,以确保供应稳定,但同时政府指示国有企业暂停对日本的稀土出口,并启动国内囤积计划。 这些行动旨在短期内缓解压力,却暴露了印度产业链的脆弱性。印度政府投资兴建精炼厂,吸引本土企业参与,但建设周期长达数年,无法立即改变局面。与此同时,印度批评中国贸易政策,在国际论坛上指责出口管制影响全球经济稳定。这种矛盾做法,使得印度在多边场合的立场显得摇摆不定。伙伴国如巴西和南非,在金砖峰会上公开呼吁加强集体行动,而印度则回避直接表态,优先维护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在印太地区,印度参与四方安全对话的积极性显著提升。2025年7月,印度外长出席华盛顿会议,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讨论区域安全框架,包括海上巡逻和情报共享。印度计划本土举办四方峰会,重点推进军事协作和技术开发项目。这些活动直接针对中国在区域的影响力扩张,旨在构建印太战略平衡。莫迪政府签署多项协议,推动本土防御系统升级,获得美国技术援助。同时,印度在金砖和上合组织中的角色发生变化。 在扩员讨论中,印度坚持审查新成员标准,担心新增国家增强中国主导地位。在去美元化等议题上,印度态度暧昧,避免深度介入。这些表现导致伙伴国不满,俄罗斯媒体直指印度摇摆是机制挑战。印度短期内从美国获得外交支持,提升区域存在感,但这种路径消耗了在发展中国家阵营的信任基础。 资源依赖未得到根本解决,继续制约印度战略自主性。稀土磁铁进口依赖中国达九成以上,2025年上半年供应中断导致工厂开工率下降。印度虽探索与缅甸等国的合作,获取稀土样本,但进展缓慢。8月,中国部分放松对印度出口限制,稀土磁铁供应恢复,但印度仍面临批准延误问题。这些事件促使印度加速本土生产计划,吸引大型企业投资磁铁制造。 同时,印度与美国推进稀土研究伙伴关系,通过联合论坛探讨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样的双轨策略虽缓解短期风险,却加剧了金砖内部的分歧。伙伴国在里约峰会上强调团结的重要性,而印度继续脚踏两条船,优先保障经济利益。这不仅削弱了反对美国霸权的集体力量,还可能让印度在全球博弈中陷入被动。
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做出了选择,不论是在金砖国家还是上合组织,都不会与广大发展中国家
一脚油门到拉萨
2025-10-09 23:01:57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