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个寂寞!据BBC最新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惊人发现,俄罗斯军工产品中中发现太多来自美、英、德等多国的零部件。而这些国家,都是站在乌克兰一边的国家。也就是说,西方那么多国家在吆喝让乌克兰加油跟俄罗斯干,结果人家在背后猛赚钱。不知道他们怎么不去制裁这些跟俄罗斯做生意的公司?双标太明显了! 刚经历俄军大规模空袭的乌克兰,在拆解击落的武器时,满眼都是熟悉的 “洋标签”—— 美国的电子元件、英国的飞行控制芯片、德国的精密部件,全是来自 “盟友” 的 “馈赠”。 这场发现简直像个黑色笑话。一边是美英德等国高调宣称 “坚定支持乌克兰”,一轮接一轮出台对俄制裁,号称要彻底切断俄军供应链;另一边是这些国家的零件源源不断流入俄军工体系,让俄军的导弹和无人机照打不误。 泽连斯基的愤怒不是没道理。乌军拆出来的数据触目惊心:每枚 “匕首” 高超音速导弹里有 96 个外国零部件,近 500 架无人机里的外国零件超过 10 万个。这些可不是无关紧要的小配件,而是导弹制导、无人机飞行控制的核心部件,缺了它们,俄军的空袭根本玩不转。 更讽刺的是,这些零件还很 “新鲜”。乌克兰情报部门的报告显示,部分芯片的制造日期是 2025 年第二季度,妥妥是在西方制裁生效后生产并流过去的。这哪里是 “管控疏漏”,分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刻意放行。 西方企业的操作套路其实早是公开的秘密。他们不会直接把零件卖给俄罗斯,而是先销往阿联酋、土耳其这些第三方国家,再通过当地的 “影子公司” 转售洗白。有数据为证,美国对某些 “中立国” 的民用零件出口量在制裁后不降反升,而这些国家恰好是俄军工进口的重要中转站。 说白了,就是利益在作祟。这些电子元件、微处理器很多来自民用产业,利润丰厚,西方企业根本舍不得放弃这块蛋糕。为了保住市场份额,注册 “壳公司”、伪装成民用产品出口,成了行业潜规则。日本某传感器制造商对土耳其的出货量暴涨 370%,可土耳其根本用不了这么多,明眼人都知道这些货最终去了哪里。 面对质疑,西方政府的回应堪称 “演技派”。英国商业贸易部说已经实施 “最严厉制裁”,禁止向俄出口战场物资。可这种说辞根本站不住脚 —— 要是管控真到位,俄军武器里的英国芯片是自己长出来的?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暴露问题了。早在 2023 年,乌军就在无人机里发现过韩国产陀螺仪,当时首尔一句 “无法控制二级市场” 就搪塞过去。如今同类零件数量成倍增加,说明所谓的 “加强管控” 全是空话。 更让人无语的是西方的双重标准。他们能揪着其他国家的普通贸易大做文章,动辄扣上 “资助战争” 的帽子,轮到自己企业通过灰色渠道赚钱时,就集体哑巴了。泽连斯基要求制裁这些企业,可西方至今没拿出任何实质性动作。 泽连斯基心里门儿清,他这次公开点名控诉,就是因为闭门交涉多年未果。冬季快到了,俄军正对乌克兰能源设施猛轰,西方零件的持续流入,等于在给俄军的攻击能力 “充值”,乌克兰前线将士怎么能接受? 这场闹剧戳破了西方 “道义至上” 的伪装。他们喊着 “支持乌克兰”,本质上是想借乌制俄;嘴上说着 “制裁俄罗斯”,实则舍不得放弃赚钱的机会。所谓的 “阵营承诺”,在利益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那些藏在导弹里的 “洋标签”,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西方企业唯利是图的嘴脸,照出了西方政府的虚伪双标,也照出了乌克兰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 —— 自己在前线拼命,“盟友” 却在背后给敌人递武器零件。 泽连斯基呼吁七国集团拿出 “系统性解决方案”,可只要西方内部的利益分歧还在,制裁就永远会留 “后门”。这场 “打了个寂寞” 的控诉,或许能引发舆论关注,但想真正堵住供应链漏洞,恐怕难如登天。
打了个寂寞!据BBC最新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惊人发现,俄罗斯军工产品中中
颜冬白云
2025-10-10 00:04:19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