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精锐突然撤出金门,美军顾问一并离场,金门会不会成了“送给大陆的空岛”? 金门,距离大陆不过两公里,现在台军精锐走了,美军顾问也撤了,岛上还剩什么?这一撤,是暂时的调整,还是干脆的放弃? 台陆军第101两栖侦察营主力9月悄悄撤出金门,转移至澎湖牛心湾新营区。 这个消息直到月底才被台媒低调披露,甚至连“轮换”这个词都小心翼翼。可是,当昔日的“海龙蛙兵”离开了这个贴近大陆的前沿阵地,金门,还算前线吗? 美军顾问的同步撤离,更让人警觉。过去几年,台美军事合作不断升温,美军顾问团频繁出现在台军演习现场。 如今却突然集体离场,把训练任务转移到澎湖。难道连美国人都不想在金门“陪绑”? 金门的现实情况摆在眼前。101营撤出400人之后,驻军总人数降至不足3000人,加上马祖的兵力,总数不满5000。 上世纪50年代,这里可是部署了10万大军的钢铁堡垒。如今,一个营都留不住,靠几个排轮换坚守,这种“守”还有意义吗? 台军嘴上说这是“战略转型”,要把101营打造成“非对称作战”部队,在澎湖操练攻击无人艇,准备应对“红色海滩”的登陆作战。 可问题是,金门连红滩都没有了,澎湖能守多久?无人艇真的能挡得住解放军的三栖突击?乌克兰的经验,台湾能照搬吗? 金门已经不是台军的重点守备区,这一点越来越明显。 2023年,金门县议会高调提出“永久非军事区”倡议,地方政界推动建设厦金跨海大桥,民间呼声是“要和平,不要战场”。 金门人早就不想再做炮灰,他们想通了,台当局还没。 撤军不仅是军事动作,更是政治信号。台当局没有宣布“弃守金门”,却用实际行动悄悄完成了“去军事化”。 这是对岛内绿营支持者的安抚,也是对美国战略的投怀送抱。台军不是在守金门,而是在守美国的脸面。 有人说,这是为了保存精锐,不让101营被“消耗”在无法支撑的战场。 金门离大陆太近,远程火箭炮几分钟就能覆盖全岛,连台军自己都承认“守不住24小时”。 但如果真打起来,澎湖就能守得住吗?这不是保存实力,是战略性退却,是“弃子求活”。 东引岛还在部署“天弓-2”防空导弹,台军试图用它控制海空域。但现实是,这套系统在现代战争中已经失去了决定性作用。 靠几枚导弹,挡得住解放军的无人机蜂群?挡得住远程打击和电子压制?台军的部署越来越像表演,而不是防御。 这次撤军背后,是美台军事合作的一次重新定位。2025年,台军参与了美军“北方打击”演习,500人远赴阿拉斯加接受训练。 可在离大陆最近的金门,美军却不愿再驻一人。这说明什么?说明美国对这片土地没有信心,也不愿为它冒险。 岛内舆论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许多军事专家开始呼吁台军“集中资源”,放弃“消耗战”,转向“点穴式打击”。 可这些术语听起来很炫,实质上是一种被动应对,是在解放军绝对优势下的无奈挣扎。当主动权彻底丧失,再多的口号也救不了现实。 更何况,这种撤退并没有配套的补强措施。金门留下的空隙,没有新型武器填补,没有防御体系升级,只有少量轮换部队维持表面和平。 对比之下,解放军的态势十分明确。常态化巡航不断,东南沿海军演频繁,远程打击能力日益成熟,立体登陆作战体系已经成型。 台军的任何调整,在这种压倒性的力量面前,几乎没有悬念。现实是,统一的进程没有放慢,只有台军在不断后撤。 澎湖成了“最后的屏障”?兵推早就显示,澎湖要守下来非常困难。地形开阔、补给脆弱、易受空袭,所谓的“非对称作战”只能拖延时间,无法改变结局。 台军把希望寄托在无人艇上,可连美国海军都没把无人艇当主力,台湾能靠这个翻盘?这是战术上的幻想,是战略上的自欺。 台当局不敢明说“金门撤防”,是怕民意反弹。但现实已经说明一切。撤军不是孤立事件,而是连锁反应的开端。 金门之后,会不会轮到马祖?澎湖之后,又能守多久?当所谓的“前线”一个个被抽空,台湾本岛还能坚守多久?
台军精锐突然撤出金门,美军顾问一并离场,金门会不会成了“送给大陆的空岛”? 金门
地缘历史
2025-10-10 13:37:51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