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不收费,最后还能盈利,可中国的高速要收费,反而还亏欠,8年时间足足有6万亿的亏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美国高速免费还盈利”就是个典型的认知误区,这事儿得先把底说透。美国所谓的“免费高速”从来不是真的不花钱,只是把收费的地方藏在了别处。1956年美国通过《联邦资助公路法案》,早早就定下了联邦和州政府9比1的出资模式,这笔钱主要来自联邦公路信托基金,而基金的钱又靠燃油税、车辆购置税这些撑着。 简单说,美国人加油、买车的时候已经把高速钱交了,只是不用在收费站掏现金。而且这模式早就撑不住了,美国燃油税从1993年就没涨过,这些年物价飞涨,再加上节能车、电动车越来越多,烧油的少了,基金早就捉襟见肘。国会年年为这事扯皮,好几次都差点断供,得靠临时拨款“续命”。现在美国十万公里高速里,差不多一万公里都开始收费了,只是收得隐蔽,要么是一次性交几美元,要么搞个E-ZPass自动扣费,看着像免费而已。 再说那“盈利”更是没影的事,美国高速维护资金本来就不够,有些路段坑坑洼洼年久失修,只能靠收费来凑维修费,收上来的钱也只能专款专用修这段路,根本谈不上赚钱。北大教授王锡锌早说过,美国高速是公共设施由政府兜底,中国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不管是政府贷款还是社会资本介入,都得地方自己想办法筹钱,资本进来了自然要考虑回报。 中国高速的亏空,根子在“贷款修路”的模式上,上世纪九十年代要搞基建,国家拿不出那么多钱,只能靠银行贷款、社会融资。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高速公路建设里债务性资金占比接近七成,而且大部分是银行贷款。这些钱不是白用的,光利息就是笔巨款。2013年的时候,全国收费公路收的钱里,86.2%都用来还贷款本息了,相当于每收10块钱,8块6毛2都得给银行,剩下的才够养护、运营。 这几年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债务也跟着滚雪球,2010到2013年三年间,高速公路债务余额就从1.9万亿涨到3.1万亿,年均增加4050亿。现在全国城投平台有息债务都67万亿了,年付息就得3.3万亿,高速作为重资产项目,利息压力只会更大。而且中国高速不是只修在车多的地方,中西部山区、偏远地区再难也得通,这些地方造价高得吓人,车流量又小,收的钱连利息都不够,纯靠其他路段补贴。 运营成本更是个大头,高速不像普通公路,每天得养护路面、检修隧道桥梁,还有收费站运营、系统维护这些开支。2013年光养护经费就花了390亿,运营管理支出457亿,再加上税费214亿,这些钱都得从通行费里出。现在虽然搞了ETC提高效率,像湖南用“数智云”系统能降20%成本,但架不住路网越铺越广,2024年湖南一省高速运营里程就快8000公里了,全国更是超过17万公里,成本基数摆在这。 更关键的是,中国高速还得承担政策减免的压力,就说湖南,2024年上半年光政策性减免就超35亿,占了通行费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其中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就占了21亿,还有“绿色通道”农产品运输减免近9亿。全国范围看,每年减免的金额更是天文数字,2013年就有428亿,这几年只会更多。一边是收入被减免削掉一块,一边是债务利息和运营成本不停涨,亏空自然越来越大。 对比下两国的建设逻辑就更清楚了,美国高速主要集中在东部城市密集区,中西部路段造价低,而且早就建完了,现在主要是维护。中国不一样,这些年一直在补短板,山区架桥、沙漠铺路,每公里造价比美国高得多。美国1993年建条高速每公里5.5亿人民币,中国现在在西部修高速,遇到复杂地形,造价能翻好几倍。 而且美国的“免费”是牺牲了建设速度和覆盖广度换来的,中国则是靠这种“先建设后还款”的模式,用几十年时间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路网。四川国庆假期高速日均车流都快440万辆了,要是没有这么密的路网,根本撑不住这么大的流量。那些骂亏空的人,可能开车走西部高速的时候没想过,要是等财政攒够钱再修,这辈子都未必能走得上。 说到底,中国高速的亏空不是“养不起”,而是“先建起来再慢慢还”的发展必经阶段。美国的模式看着光鲜,其实是财政兜底加历史遗留红利,现在早就难以为继。真要算细账,美国人通过燃油税交的高速钱,未必比中国人的通行费少,只是付费方式不一样而已。
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
冷紫叶
2025-10-10 13:43:52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