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灭掉准噶尔,屠尽男丁灭族,对当时的世界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很多人误以为准噶尔是一个部落,实则不然,它其实是一个中亚地区的庞大帝国,他与清朝的恩怨素来已久,时至乾隆上位,他面对的就是这个与清朝缠斗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庞然大物。 康熙二十九年那回,准噶尔大军直接冲内蒙杀过来,在乌尔会河把清军骑兵揍得大败。一路退到离北京才700里的乌兰布通,京城都戒严了,人心惶惶。康熙拖着病体亲征,结果舅舅佟国纲都战死了,才算把噶尔丹的“驼城”防线撕开个口子。可噶尔丹跑了之后,他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又接了班,休养生息几年就卷土重来,甚至带兵打进了西藏,占了拉萨。清朝没办法,只能往青藏高原调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准噶尔人赶出去。 雍正朝更憋屈,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清军统帅傅尔丹轻敌冒进,三万大军被准噶尔大汗噶尔丹策零包了饺子,几乎全军覆没,好几位大将当场战死。这场惨败把清朝打怕了,之后只能和准噶尔议定以阿尔泰山为界,暂时休战,这和平一维持就是二十年。可见这准噶尔是真不好惹,不是清朝不想灭,是实在没那个十足的把握。 乾隆上位后,这事儿成了他的心头大患,毕竟是康熙、雍正两朝没了结的摊子,他心里一直憋着股劲要完成祖辈的心愿。但乾隆没急着动手,他知道西北路况差,运粮困难,准噶尔内部没乱的时候硬打就是送死。他就这么等着,终于在乾隆十年等到了机会,噶尔丹策零一死,准噶尔内部立马乱成一锅粥,各路台吉为了争汗位互相厮杀。 清朝这下瞅准了时机,开始拉一派打一派,借着他们的内部矛盾下手。先派兵帮着归附的准噶尔贵族打回去,俘虏了自立为汗的达瓦齐。可没想到之前投降的阿睦尔撒纳又反了,这反复无常的操作把乾隆惹毛了,下令彻底清剿。傅恒牵头编的《平定准噶尔方略》里记载,这场收尾战从乾隆十八年打到二十五年,前前后后折腾了七年才算彻底了结。 乾隆这回是下了狠手,对抵抗的准噶尔部落进行了严厉清剿,民间传的“屠尽男丁”说法虽有夸张,但当时的打击力度确实极大。阿睦尔撒纳带着残部逃到俄国,最后病死在那边,沙俄还特意把他的尸体运回来验看,这事儿在当时的边境上闹得沸沸扬扬。 这事儿往世界上一放,震撼力直接拉满。首当其冲的就是沙俄,他们本来一直想向南扩张,准噶尔是他们南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之前还偷偷给准噶尔送武器,想借它牵制清朝,结果眼睁睁看着这个“缓冲带”被清朝一锅端了。沙俄派驻西伯利亚的探险队赶紧往回传消息,凯瑟琳二世的宫廷里好一阵议论,之后几十年都不敢轻易在东方边境生事,生怕惹到刚打完大胜仗的清朝。 中亚那些城邦更别提了,以前全得看准噶尔的脸色过日子,现在靠山没了,清朝的军队直接开到了伊犁河谷。乾隆在那边列戍开屯,设官定赋,还派了伊犁将军坐镇,等于把整个西域重新纳入版图,这规模跟汉唐鼎盛时控制丝绸之路的架势一模一样。布哈拉、浩罕这些小国赶紧派使节去北京朝贡,生怕下一个被收拾的就是自己。 连远在欧洲的人都被惊动了。康熙当年就让耶稣会会士测绘新征服的土地,乾隆平定准噶尔后,宫里的传教士干脆画了幅大尺寸的雕版画,送到巴黎去刻印,把这事儿当成清朝的旷世功绩来宣传。欧洲学界议论纷纷,有人说这场“清准百年战争”太关键,幸亏发生在康乾盛世,要是清朝实力差点,中亚的格局可能就彻底变了。旅美华人魏林峰后来在文史座谈会上还说,这场战争让中国拿到了今天近三分之一的疆土,这话在西方史学界都有不少人认同。 要知道在18世纪的亚洲,能把一个缠斗百年的庞大帝国彻底平定,还能稳稳控制住这么大片疆土的,也就清朝做到了。这事儿不光是解决了清朝的西北边患,更直接改变了中亚的势力格局。沙俄的南扩被挡住,英国后来想从印度往北渗透也多了层顾忌,等于间接影响了后来“大角逐”的走向。 乾隆自己在《平定准噶尔方略》的《御制序》里说得明白,这是“祖宗未竟之业”。但对当时的世界来说,这更像一声宣告:东方的清帝国不好惹,手里有实打实的硬实力能掌控中亚命脉。那些原本观望的国家,这下彻底看清了形势,清朝在东亚和中亚的话语权一下子提到了顶点,这种震撼可不是随便一场战争能比的。
乾隆灭掉准噶尔,屠尽男丁灭族,对当时的世界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很多人误以为准噶尔是
冷紫叶
2025-10-10 14:37:5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