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新墙河阵地,机枪手曹锡发现离自己200公尺,一架重机枪歪在尸体旁,他爬过去

微笑着前行 2025-10-10 19:19:16

抗战时新墙河阵地,机枪手曹锡发现离自己200公尺,一架重机枪歪在尸体旁,他爬过去架起重机枪,100多日军以为阵地无活人,蜂拥而来。 曹锡二十多岁才当兵,1938年入的伍,算起来刚满一年,就赶上1939年9月的长沙会战。那时候,日本鬼子气焰嚣张,长沙周边打得天昏地暗,中国军队顶在最前头,第十五集团军第五十二军第二师被派去守新墙河一线,王街坊那块儿阵地,河水不宽,地势平平,搁那儿卡住敌人渡河,就等于堵了他们的要道。曹锡分在机枪班,上等兵的级别,手里管着一挺轻机枪,平时训练苦哈哈的,扛着枪管子跑圈子,拉枪栓练到手指头起茧子,谁也没想到,这小子会成为战场上的一根钉子,硬生生钉住了日军好几波进攻。 日军朝着阵地扑来的瞬间,曹锡没有丝毫慌乱,他记得班长战前说过,重机枪的优势在压制集群冲锋,必须把枪口对准敌人最密集的地方。他快速调整重机枪的射角,手指扣动扳机前,还特意摸了摸枪身——这挺枪的原主人大概率已经牺牲,冰冷的金属外壳上还沾着未干的血迹,这让他心里的怒火更盛。 随着“哒哒哒”的重机枪声响起,前排的日军瞬间倒下一片,后面的鬼子没料到阵地上还有火力,愣了一下后,又举着刺刀往前冲。曹锡知道弹药有限,不能盲目扫射,他盯着日军的冲锋队形,每一次点射都瞄准带头的士官,几轮下来,日军的冲锋节奏明显乱了。但敌人数量太多,他刚换完弹链,就看到有日军绕到侧面,想从战壕缝隙里钻进来。 这时候,曹锡想起自己藏在战壕里的手榴弹,那是早上连长特意多给的,说关键时刻能救命。他左手继续稳住重机枪压制正面,右手摸索着摸到手榴弹,扯掉拉环后,朝着侧面日军的方向扔了过去。爆炸声响起,侧面的威胁暂时解除,可他的肩膀也被流弹擦到,鲜血瞬间渗进了军装。他顾不上包扎,只是咬着牙把重机枪的射界再扩大一些,确保没有敌人能从死角冲上来。 其实在这之前,曹锡所在的班已经打退了日军两次进攻,班里的兄弟只剩三个,副班长腿被打断还在帮他递弹链。日军第三次冲锋时,副班长牺牲,轻机枪也被打坏,曹锡才冒险爬出去找重机枪。他心里很清楚,自己退一步,后面的防线就会被撕开,长沙城就多一分危险,所以哪怕只剩自己一个人,也得把阵地守住。 这场战斗里,曹锡靠着这挺捡来的重机枪,硬是打死了50多个日军,直到后续援军赶到,他才因为失血过多昏过去。战后清点战场时,战友们在他的阵地前看到密密麻麻的日军尸体,都不敢相信这个入伍才一年的上等兵能创下这样的战绩。曹锡后来被记大功,还升了军衔,但他从不跟人炫耀,只是说自己不过是做了当兵该做的事——守住阵地,不让鬼子再往前一步。 从曹锡的事迹能看出,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里,有无数像他这样的普通士兵,他们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过人的天赋,却凭着保家卫国的信念,在战场上拼到最后一刻。正是这些“小人物”的坚守,才筑起了抵御外敌的钢铁防线,为长沙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05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