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生 巴西宣布了! 10月10日,巴西发布公告,对中国的聚酯纤维织物做出反倾销初裁,要收6个月的临时税,每千克收0.69到4.81美元,还把最终决定的时间延长到立案后18个月呢。 一纸公告,牵动两国产业链 涤纶布,是日常服装、家纺产品的基础原料。中国凭借成熟高效的产业链,长期向巴西稳定供应高性价比面料。如今突然加税,首当其冲的是江浙一带的中小型出口企业。 “一单利润才几毛钱,现在一公斤税就几美元,根本没法做。”一位江苏外贸商坦言,不少订单已处于停滞状态。更令人担忧的是,若终裁结果不利,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工厂减产、工人调薪、供应链收缩。 保护产业,还是转嫁成本? 巴西官方称此举为“保护本土制造业”,防止“低价倾销”冲击国内企业。但现实是,巴西本土化纤产能不足,难以满足内需。过去几年,正是依赖进口维持市场运转。 如今限制中国产品,短期内或许能让部分本地工厂喘口气,但代价是——**终端商品涨价**。从T恤到床单,从童装到窗帘,价格都将水涨船高。普通消费者成了隐形“买单者”。 有网友调侃:“说是保护工人,结果让所有老百姓多花钱,这账算得真妙。” 此前,巴西曾在2023年因市场缺货,暂停对同类产品征税。如今“卷土重来”,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在政治与产业压力下的反复摇摆。 贸易壁垒频出,中国纺织如何破局? 近年来,从欧美到拉美,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越来越多。单纯依赖“价格优势”的出口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破局之道,或许在于三个“转”: 转向高附加值:从“卖布”升级为“卖技术”,比如开发可降解涤纶、抗菌面料、智能温控织物,提升不可替代性。 转战新市场:减少对单一国家依赖,拓展中东、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 转变生产布局:探索在拉美周边国家合作建厂或设立加工点,实现“中国技术+本地生产”,绕开关税壁垒。 全球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开放与合作的大趋势不会逆转。短期的贸易保护或许能赢得掌声,但长期看,唯有创新与效率,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面对外部压力,与其抱怨“不公平”,不如加速转型。毕竟,风浪越大,越能检验一艘船的成色。 你怎么看这场“布料之争”? 是该强硬回应,还是默默升级? 欢迎留言讨论!巴西反倾销 纺织外贸 中国制造转型 全球贸易新变局
刚刚发生 巴西宣布了! 10月10日,巴西发布公告,对中国的聚酯纤维织物做出反倾
好学百灵鸟
2025-10-11 10:10:16
0
阅读:33
我爱钓鱼
名种工业产的纤维织物太多了,地球上消化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