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男子参加丧宴,和他人拼酒大吵了几句,独自一人离开,第2天下午,其家属发现男

爱跳舞的王大姐 2025-10-11 21:47:26

云南,男子参加丧宴,和他人拼酒大吵了几句,独自一人离开,第2天下午,其家属发现男子躺在家里门内,身体都硬了,家属报警,男子疑似酒后死亡,血液中乙醇含量达致死量793.06mg/100ml,男子家属拒绝尸检,事后,一纸诉状将丧宴主人和同桌6人告上法院,索赔33万元,一审这样判了。 这起悲剧发生在云南鹤庆县。当时母某甲因母亲去世在家办理丧事,采用自助餐形式招待宾客,饭菜自选,酒水自便。男子杨某在晚餐期间与母某乙发生拼酒行为并有言语冲突,当晚7点40分左右独自离开。第二天下午,家属发现杨某已在家中死亡,身体僵硬,随即报警。警方排除他杀可能,法医检测显示杨某血液中乙醇含量高达793.06mg/100ml,据文献记载已达致死量。 鹤庆县人民法院审理后作出了层次分明的判决。法院认为杨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对大量饮酒可能产生的后果有充分认知,但他未加控制,自身存在重大过错,应承担主要责任。与杨某拼酒的母某乙对拼酒行为的危害后果应有充分认知,但仍与杨某进行拼酒,存在一定过错,承担总损失的3%,即28910.61元。丧宴组织者母某甲作为酒水提供者,应对参加宴请的人员负有注意、提醒、劝阻及酒后安全保障义务,但他未能注意到杨某的醉酒情况,未对拼酒行为进行劝阻,也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承担总损失的2%,即19273.74元。原告主张另外五人承担赔偿责任的请求,法院未予支持。 这起案件背后折射出更深层的社会问题。在丧宴这种本应肃穆的场合发生拼酒行为,本身就是对逝者和主家的不尊重。网友评论一边倒地对这种行为表示鄙夷和愤怒,认为在别人失去至亲的悲痛时刻,参与拼酒是极其失德的行为。 从法律角度看,共同饮酒引发死亡的责任认定已有明确标准。通常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酒、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未劝阻醉酒者驾车等四种情况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在这起案件中,丧宴主人因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而承担部分责任,拼酒者因参与拼酒行为而担责,而其他未参与劝酒、灌酒的同桌人员则无需承担责任。 类似的饮酒致死案例在云南昆明也有发生。2023年12月,27岁的朱某丙与11人聚餐共饮酒约3500毫升,后因急性酒精中毒死亡。法院判决聚餐组织者朱某承担8%的赔偿责任,左某和李某丁各承担6%的赔偿责任,因为他们明知朱某丙醉酒却未尽到照看义务。 饮酒文化中的责任边界需要更加明确。成年人首先应该对自身行为负责,不能将个人放纵的后果转嫁给他人。同时,酒局组织者和参与劝酒者确实负有相应的照顾义务。这场悲剧提醒我们,在饮酒场合必须把握分寸,尊重生命,保持理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爱跳舞的王大姐

爱跳舞的王大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