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乔装成乞丐去酒楼吃饭,知县一把掀翻饭桌,乾隆冷笑道:你九族遭殃了,“一个臭要饭的,也敢挡本官的路?给我打!” 堂堂知县的寿宴眼看就要开始,却被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拦住了去路。 这乞丐也怪,任凭衙役如何推搡,就是不言不语,不动不退,仿佛一尊顽石。 知县脸上挂不住了,正欲发作,那乞丐却身子一歪,撞翻了身后随从捧着的寿礼。知县见状,怒火中烧,也不问缘由,便喝令将乞丐押回县衙。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这看似寻常的街头冲突,竟一步步将他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那破碗之后,藏着的究竟是怎样的惊天秘密? 那看似卑贱的身影,又将如何搅动整个江南官场? 这位被押解的“乞丐”,正是刚结束第三次南巡、微服滞留江南的乾隆帝。他此次暗访,本为核查两江总督奏报的“江南吏治清明”是否属实,却没想到刚入县城就撞上这场寿宴闹剧。该知县姓王,任此职三年,靠巴结上司谋得职位,此次寿宴早提前半月通知当地乡绅富商,明为贺寿,实则借机敛财,衙役押解乾隆时,他正忙着清点各方送来的金银绸缎,对这“闹事乞丐”并未放在心上。 直到乾隆被押入县衙大牢,始终一言不发的他突然开口,要求见知县本人。牢头以为乞丐疯癫,笑着去通报,王知县正和心腹师爷核对寿礼清单,听闻后骂道:“一个乞丐也配见本官?饿他两顿自然老实。”这番话被随乾隆暗访的御前侍卫听到,侍卫趁夜色悄悄递出信物,通知驻扎在城外的南巡禁军。次日清晨,当王知县带着衙役准备“教训”乞丐时,县衙外已被禁军包围,领头将领手持金牌,高声宣读“圣上在此”,王知县当场瘫软在地。 乾隆走出牢房时,虽仍着乞丐衣衫,却气度威严。他并未立刻处置王知县,而是命人将寿宴上的礼金账本全部拿来,逐一审阅。账本上清晰记录着当地盐商送银五千两、粮商送地契三张,甚至有农户为免徭役,被迫送上家中仅有的耕牛。这些细节印证了乾隆沿途听到的百姓怨言——自王知县到任,当地赋税陡增三成,灾年救济粮也被层层克扣。 随驾的两江总督得知消息后,连夜赶来请罪,却被乾隆斥责“欺上瞒下”。原来,乾隆此次微服,正是因接到密折,指江南官场存在“上下勾结、盘剥百姓”的现象,王知县的寿宴不过是冰山一角。乾隆当即下令,将王知县革职查办,押解回京审问,并命人彻查江南各州县的赋税与救济粮发放情况。这场由“乞丐挡路”引发的风波,最终牵出江南官场十余名涉案官员,成为乾隆朝整顿地方吏治的典型案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乾隆乔装成乞丐去酒楼吃饭,知县一把掀翻饭桌,乾隆冷笑道:你九族遭殃了,“一个臭要
微笑着前行
2025-10-12 07:26:37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