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刚一辞职,心腹严学峰就被解除审查,回到宏胜上班。 前几天被立案审查时,还特别说明,不能出境,不能离职,不能退休。 这才几天,人出来了上班了。 代价是,宗馥莉辞去哇哈哈董事长法人等职务,不再是娃哈哈的掌舵人。 没人比宗馥莉更清楚,她在娃哈哈的这十几年,像走在一根绷紧的钢丝上。从2005年回国进入父亲宗庆后的公司,她身上就刻着“接班人”的标签,可这标签背后,是无数双盯着她的眼睛——有老员工的审视,有管理层的观望,更有父亲那代人“稳字当头”的经营理念与她“破局求变”想法的碰撞。 她刚接手娃哈哈市场部时,就想动一动那些沿用了二十年的老规矩。比如把印着“娃哈哈”大字的传统包装换成更年轻化的设计,结果方案刚摆到董事会,就被几位元老泼了冷水:“老祖宗传下来的招牌,改了消费者不认!”她不服气,偷偷拿旗下“营养快线”做试点,换了小清新的包装,结果三个月销量涨了12%,可就算这样,父亲也只是淡淡说句“侥幸”,没松口让她全面推广。 严学峰就是那时候跟她站到一起的。这个从基层销售干上来的年轻人,懂市场更懂她的野心,两人一起琢磨着推新品牌“KellyOne”,主打高端果汁。为了打通高端商超渠道,宗馥莉陪着严学峰跑了半个月的上海、北京,白天跟商超采购谈进场费,晚上在酒店改方案,累得直接趴在桌子上睡。那段时间,她很少回家,不是不想,是怕父亲看到她熬红的眼睛,又说“女孩子家别这么拼,公司有我呢”。 可娃哈哈的“老人脉”哪是那么好撬动的?“KellyOne”想进娃哈哈的传统经销商渠道,被几个老经销商联名抵制,说“这玩意儿太贵,我们卖不动”。宗馥莉气不过,想撤掉几个不配合的经销商,结果父亲直接拦下来:“这些人跟着我打天下几十年,不能说换就换。”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她慢慢发现,自己手里的“权力”其实很虚——看似是董事长,可关键岗位上全是父亲的老部下,她想推的改革,处处受限。 严学峰被立案审查,其实早有苗头。去年他负责的供应链改革,想把原来的分散采购改成集中招标,得罪了不少靠采购吃回扣的老员工。有人匿名举报他“利益输送”,虽说查来查去没实锤,可“不能出境、不能离职”的限制一出来,宗馥莉就明白,这是有人在给她施压。她去找父亲谈,想保严学峰,可父亲没接话,只问她“是要你的人,还是要娃哈哈的安稳?” 她不是没挣扎过。那几天她把自己关在办公室,翻着这些年的改革方案,从数字化转型到品牌年轻化,大多数都被搁置了。她突然觉得累,原来“接班人”不是靠能力就能当的,要妥协,要让步,要学会在老规矩里打转,可这些她偏偏做不到。严学峰被审查的第五天,她在董事会上提交了辞职报告,没人惊讶,连父亲都只是沉默了几分钟,就签字同意了。 有人说她“亏了”,用自己的职位换一个下属的自由,太不值。可只有她知道,严学峰是她在娃哈哈唯一的“同盟”,是她那些“不切实际”的野心的见证者。她辞职那天,严学峰在公司楼下等她,手里拎着两罐“KellyOne”,两人没说话,就坐在马路牙子上喝着果汁,看着娃哈哈的大楼,她突然笑了,说“以后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其实宗馥莉的辞职,哪里是“代价交换”?分明是一个想打破规则的年轻人,在家族企业的惯性里撞了南墙后的退让。娃哈哈需要的是“守业者”,而她想做“破局者”,这两种身份从一开始就注定矛盾。严学峰能回到宏胜上班,或许是她能为自己的“野心”做的最后一件事——至少,她没让跟着自己的人受委屈。 只是不知道,卸下“娃哈哈掌舵人”头衔的宗馥莉,以后再提起那些未完成的改革,会不会遗憾。而没了她的娃哈哈,那些老规矩,还能守多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宗馥莉刚一辞职,心腹严学峰就被解除审查,回到宏胜上班。 前几天被立案审查时,还特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12 10:37:32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