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港,被“釜底抽薪”!中国“冰上舰队”已“战略绕过”马六甲,2万集装箱货轮,18天直插欧洲,这不是一条新航线,这是一次,对旧世界“海上收费站”的“降维打击”。 要知道,新加坡港的饭碗就是马六甲海峡。几百年来,这里都是东亚到欧洲的必经之路,中国往欧洲运的家电、服装,欧洲往中国运的汽车、奢侈品,几乎都得从这里过。 新加坡就靠着这个地理位置,当起了“海上收费站”,来往货船要在这加油、修船、换船员,光是收这些服务费就赚得盆满钵满。可这好日子,随着北极那条“冰上航线”的开通,真就遇上了大麻烦。 这条“冰上航线”并非凭空出现,其正式名称为北极东北航道,西起西欧港口,经巴伦支海、喀拉海等北冰洋边缘海,东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全程约1.3万公里。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夏季海冰覆盖率持续下降,该航道的通航窗口期从2010年的1-2个月延长至如今的3-4个月,这为商业货轮常态化通行提供了自然基础。 中国“冰上舰队”的通行能力,源于技术突破与战略布局的双重支撑。2019年“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交付使用,其具备双向破冰能力,可在1.5米厚冰加0.2米雪的环境中连续航行,为货轮开辟通道;2023年,中远海运“天惠轮”2万箱级集装箱船完成东北航道首航,全程仅用18天,较传统经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的航线缩短约12天,减少航程近4000海里。 传统航线的弊端,恰是北极航道的优势所在。经马六甲海峡的航线不仅航程长,还需途经亚丁湾等海盗高发区域,货轮需额外支付安保费用或等待护航;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能力也存在瓶颈,2021年“长赐号”搁浅导致航道堵塞6天,直接影响全球12%的海运贸易。而北极东北航道全程仅需经过俄罗斯管辖海域,通过中俄两国的联合管控,安全性与通行效率均得到保障。 新加坡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度远超外界想象。据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数据,2023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790万标准箱,其中约60%为中转货物,这些货物多是通过马六甲海峡往返于东亚与欧洲、中东之间。北极航道的分流效应虽目前占比不足5%,但随着通航窗口期进一步延长及中国极地航运船队的扩充,长期将直接冲击其中转枢纽地位。 中国推动北极航道通航,并非单纯为绕过马六甲,更暗含对全球航运格局的重塑。该航道的使用,可降低中国对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等传统通道的依赖,保障能源与贸易运输安全;同时,中国与俄罗斯在航道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合作,如共建摩尔曼斯克液化天然气码头、完善北极港口导航系统,也深化了两国在北极事务中的战略协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新加坡港,被“釜底抽薪”!中国“冰上舰队”已“战略绕过”马六甲,2万集装箱货轮,
微笑着前行
2025-10-12 21:26:37
0
阅读:97
奋斗
克拉地峡运河在来的路上了,安息吧,反华桥头堡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