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战略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继续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俄罗斯可能要“

兰亭说事 2025-10-13 12:49:14

俄罗斯战略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继续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俄罗斯可能要“重新考虑方向”,这不就是变相在说“中国不够意思”吗? 俄罗斯现在的难处,确实够揪心的,打了三年多,经济被制裁折腾得够呛,2025年一季度GDP增长才1.4%,IMF都把全年预测降到0.9%了,通胀上半年冲到过10%以上,央行只能维持高利率,企业借钱成本高得吓人,根本不敢投资。 军工企业倒是扩招了几十万人,可民用工厂连工人都招不上,产业链眼看就要断链,年轻人还一个劲往外跑,人口问题雪上加霜,这局面确实不容乐观。 但要说中国保持中立就是“不够意思”,那真是把好心当成驴肝肺了。看经贸往来就知道中国给的支持有多实在。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到2448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15年稳坐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位置,这可不是靠嘴皮子撑起来的。 要知道2022年之前,俄罗斯近一半外贸都和欧美做,制裁一来,这个比例直接跌到20%,是中国市场顶上来,把中俄贸易占比拉到了近45%。 2025年一季度虽说贸易额降了6.9%,但531.4亿美元的体量摆在那,原油、汽车这些关键商品的进出口还在稳步推进,要是中国真听他的选边站,跟着西方搞制裁,俄罗斯的经济怕是早就撑不住了。这种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务实合作,比喊一万句口号都管用。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中立从来不是冷眼旁观,而是实实在在为两边着想。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已经给乌克兰送去4批近80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援助,全是食品、医疗物资、帐篷这些老百姓急需的东西,这可不是“不够意思”的做派。 要是中国真的偏向某一方,要么像西方那样给武器拱火,要么像某些国家那样直接断供,最后受苦的还不是俄乌两国的普通人?冲突打了三年多,多少家庭破碎,多少基础设施被毁,现在最该做的是停火谈判,而不是逼第三方选边站。 那位专家可能没注意到,中立早就不是中国独一份的选择。2025年2月联大投票,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决议草案有65个国家投了弃权票,差不多占了参会国家的三分之一。巴西、印度这些大国都和中国站在类似的立场上,大家都明白,选边站只会让冲突升级,只有保持中立才能当中间人。 就像沙特,硬是凭着中立身份促成了俄乌换俘,还办了国际会议,让两边坐下来谈;土耳其也靠着中立斡旋,2022年就帮两国达成过协议。中国要是放弃中立,别说促成和谈了,恐怕连两边的信任都保不住,到时候冲突只会没完没了,俄罗斯的经济困境也会跟着拖更久。 要是真按这位专家的意思,中国不中立了会怎么样?且不说国际社会的反应,单说对俄罗斯就没好处。一旦中国给俄提供军援,北约肯定会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美国、欧盟的武器和资金会像潮水一样涌过去,冲突只会从“拉锯战”变成“消耗战”。 俄罗斯现在军工虽然热闹,但民用产业已经快顶不住了,再这么耗下去,年轻人跑得更快,民用工厂更没人干活,产业链彻底断了可不是闹着玩的。IMF预测俄罗斯2026年增速会跌到0.9%,要是冲突升级,这个数字能不能保住都难说,到时候通胀可能再冲新高,那才是真的万劫不复。 中国的中立其实是在给俄罗斯留后路,也是在给乌克兰留台阶。2025年联大上,中国特意投了赞成票支持“按照联合国宪章实现公正持久和平”的修正案,就是想推动两边找到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要知道,真能停火了,俄罗斯才能把精力从战场拉回经济,产业链的窟窿才能慢慢补上。到时候中俄的务实合作还能再上一个台阶,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这些新兴领域的合作就能落地,这可比在战场上耗着划算多了。 那位专家所谓的“重新考虑方向”,说难听点就是句空话。放眼全球,除了中国,还有哪个国家能拿出2448亿美元的贸易规模?能不附加政治条件地保持合作?要是转向西方,西方只会逼着俄罗斯在领土问题上让步,最后可能得不偿失;要是找其他国家,贸易体量和合作深度根本没法比。 说白了,中国的中立不是“不够意思”,而是最聪明也最实在的“够意思”——不拱火、不添乱,默默给经济托底,还努力撮合和平,这比啥都强。 毕竟对俄罗斯来说,能早日停火搞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才是真的“够意思”。

0 阅读:1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