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的结果,很多人都猜中了开头,但都没有猜中结果。经过三年的激战,乌克兰最大的愿望竟是恢复到2022年以前的状态。然而曾经的“对手”和“盟友”却趁势提出苛刻要求,一个觊觎土地,一个索要资金。不知泽连斯基是否感到后悔,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 乌克兰现在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人和地都留不住。战前有四千三百万人,在炮火和动荡面前,走掉整整九百多万,留下的是一堆破败的村庄和空置的家园。 你想想,这九百万走掉的人里,大多是青壮年——能扛枪的男人、会干活的女人,还有能读书的孩子。他们背着行李往波兰、德国、法国跑,有的挤在难民营里,有的打黑工勉强糊口,不是不想回家,是家里的房子早被炮弹炸塌了,村口的路断了,连口干净的水都找不到。留下的呢?多半是走不动的老人和残疾的乡亲,守着空荡荡的村子,每天听着远处的炮声,连买菜都要绕着弹坑走。有记者去乌克兰东部的村庄采访,看到一位老奶奶坐在倒塌的屋檐下,怀里抱着孙子的照片,她说“儿子去当兵了,一年没信儿,孙子跟着女儿去了波兰,我走不动,就守着这破房子,等他们回来”——这哪是“空置的家园”,分明是一个个悬着的心。 更扎心的是,当初拍着胸脯说“支持到底”的盟友,现在翻脸比翻书还快。欧盟那边,之前承诺的援助,现在开始明码标价:要乌克兰把农业用地低价租给欧盟企业,要把能源管道的控制权交出来,甚至要求乌克兰改革司法系统,得按欧盟的规矩来。美国更直接,给的武器援助,转头就要求乌克兰用未来的粮食出口收益做抵押,等于说“我帮你打仗,你以后得慢慢还债”。泽连斯基当初天天往欧美跑,跟各国领导人拥抱合影,以为抱住了“大腿”,可现在才发现,这些“盟友”根本不是来帮他的,是来趁火打劫的——你缺武器,我给,但你得拿资源换;你要资金,我借,但你得签不平等协议。 再看那个“对手”俄罗斯,手里攥着已经控制的克里米亚和顿巴斯部分区域,态度很明确:要谈可以,这些地方的归属得算进去,而且乌克兰得承诺永远不加入北约,不能让西方的武器部署到自己家门口。这对泽连斯基来说,简直是剜心——当初就是打着“加入北约求保护”的旗号硬刚,现在要是答应这些条件,等于承认之前的坚持全白费了;可要是不答应,战争就停不下来,人还得接着走,地还得接着毁。 可泽连斯基当初哪能想到会是这个结局?2022年战争刚爆发时,他在镜头前慷慨激昂,说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靠着西方的援助和舆论支持,确实撑了一阵,甚至还收复了一些失地。那时候他可能觉得,再坚持坚持,就能把俄罗斯逼退,就能实现“领土完整”。可他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小国在大国博弈里,从来都是棋子,不是棋手。西方需要他拖住俄罗斯,就给援助;等俄罗斯站稳脚跟,西方觉得“投入产出比”不够了,就开始提条件;而俄罗斯为了自身安全,绝不会轻易放弃已经拿到的战略缓冲带。 现在的乌克兰,就卡在中间进退两难:想停,条件太苛刻;想打,没人没钱没兵;想回头找当初的和平谈判机会,早就没了。那些走掉的九百万青壮年,就算战争停了,也未必愿意回来——外面的日子再难,至少有安稳;家里的家园就算重建,也抹不去战争的伤疤。泽连斯基坐在总统府里,看着空荡荡的城市和不断流失的人口,恐怕真的会后悔:当初要是早点坐下来谈,是不是就不用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可惜啊,战争一旦开始,就没有“如果”。乌克兰的困境,说到底是选错了赛道——把自己的命运绑在别人的战车上,以为能借外力实现目标,最后却发现,借来的“力”,早晚会变成勒脖子的“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俄乌战争的结果,很多人都猜中了开头,但都没有猜中结果。经过三年的激战,乌克兰最大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14 03:37:5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