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上演“美式服软”:美国还想和中方继续谈判,30万在美中国留学生就是“人质”,当地时间13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采访中上演了一出经典的“美式服软”:先把责任推给对方,然后说出己方服软的话,仿佛自己非常“宽宏大量”,最后再放点威胁的狠话,显得自己并没有怂。 采访刚开始,贝森特就先把话题引到中美经贸合作上,话里话外都在暗示 “中方在部分领域的政策让美方企业面临不公平竞争”,还提到 “美国一直希望推动公平的贸易环境,但中方的一些做法让合作推进受阻”。 可话锋一转,他又话锋一转,说 “美国依然愿意和中方保持沟通,继续推进谈判进程,毕竟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那语气仿佛是美国做出了极大让步,显得格外 “大度”。 熟悉中美经贸互动的人都知道,最近一年多,美国在半导体出口限制、新能源产业补贴等方面频频对中国出手,不少美国企业因为供应链受阻、市场份额下滑叫苦不迭。 就拿美国的农产品出口来说,中国一直是美国大豆、玉米的重要买家,可受双边关系影响,近几个季度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量明显下降,不少农场主都在向政府施压,希望尽快恢复稳定的贸易渠道。 贝森特在采访中虽然没明说这些压力,但 “愿意继续谈判” 的表态,显然也带着回应国内产业诉求的意味。 更受关注的是贝森特后面提到的在美中国留学生。他提到 “目前有超过 30 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高校学习,这些学生在科技、工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话里话外却透着威胁的意味,暗示 “如果中美关系持续紧张,这些留学生可能会面临更多限制”。 美国高校实验室里,中国留学生的身影正在减少,而华盛顿的政客们正将他们的签证变为贸易博弈的筹码。 要知道,这些年美国针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政策频频调整,不少学习敏感专业的学生遭遇签证延误甚至拒签,有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赴美留学生签证通过率比前几年下降了近 15%,很多学生不得不调整留学计划。 而且这些在美中国留学生,不仅是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推动美国高校科研、带动当地消费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报告显示,中国留学生每年为美国贡献超过 150 亿美元的经济收入,涵盖学费、生活费、租房等多个领域,尤其在一些以高校为经济支柱的小城市,中国留学生的存在直接带动了当地餐饮、零售行业的发展。 贝森特把留学生和谈判挂钩,甚至隐隐将其当作 “筹码” 的说法,让不少人觉得这种做法既不合理,也不符合两国教育交流的初衷。 采访最后,贝森特还强调 “美国希望通过谈判解决分歧,但中方需要展现出更多诚意”,可从头到尾都没提美国愿意在哪些领域做出让步。 要知道,之前中美经贸谈判中,美方曾多次提出不合理要求,却不愿在关税减免、技术限制等关键问题上松口,如今又摆出 “服软” 姿态想重启谈判,还拿留学生说事,这样的操作也让外界对谈判前景多了几分疑虑。 毕竟,真正的合作需要双方平等相待、互相尊重,靠推卸责任和威胁施压,显然无法推动问题的解决。 面对这种态势,中方基于对局势的清晰判断,保持了战略定力与沉着。而美方多次重演先高调威胁、再悄然让步的丑态,也再次让全世界看到了“帝国的黄昏”。 信源:澎湃新闻
美财长上演“美式服软”:美国还想和中方继续谈判,30万在美中国留学生就是“人质”
烟雨评社
2025-10-15 10:50:3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