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条件更好,带着你的孩子移民美国吧!”   这是我国医学专家吴天一前往美国与

周律鸣法 2025-10-15 10:51:22

“美国条件更好,带着你的孩子移民美国吧!”   这是我国医学专家吴天一前往美国与家人团聚时,他的妹妹提出的诱惑,当时美国的一所大学为了留下这位中国的人才,也开出了丰厚的条件。然而吴天一的回答却让他的妹妹和父母失望了……   那是1982年,吴天一与家人失散三十多年后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土地。当他看到白发苍苍的父母,内心涌起难以抑制的激动。   饭桌上,妹妹耐心地劝说他:“哥,美国条件是真的好,研究环境、生活环境、孩子的教育,咱们家都能团聚了。”   美国的大学也发来邀请,提供独立实验室、顶级设备和丰厚薪水,甚至承诺解决全家人的身份问题。   面对这些,吴天一不是没有动摇过,他想过自己在青海的老平房办公室,想过稀缺的药品和设备,但最终,他的答案出人意料。   “我当然想和家人在一起,可我回想这么多年,青海的军民、牧民,他们更需要我。”吴天一平静地回答。这句话背后,是他对青藏高原无法割舍的感情和责任。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吴天一与高原医学的缘分始于一个痛心的瞬间。1958年,年轻的军医吴天一随部队来到青海,亲眼目睹一位四川籍的退伍军人被高原肺水肿夺去生命。   这位老兵临终前的话深深刺痛了他:“老子在朝鲜,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都没有把我打倒,到了这个地方,我得了这种‘怪病’,看样子我是不行了!”   那一刻,吴天一暗下决心,要征服这个看不见的高原杀手。   青藏高原的环境极其艰苦,氧气稀薄,气候恶劣,但吴天一像钉子一样牢牢扎在那里。   他骑着马,带着团队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草原,挨家挨户为牧民看病调查。十几年间,他走访了十万多名农牧民,积累了十几万份临床资料。   高原上的夜晚寒冷刺骨,他常常住在简易帐篷里,记录一天收集的数据。牧民们亲切地称他为“马背上的好曼巴”(曼巴藏语意为医生)。   研究高原医学不仅艰苦,还充满危险。   在一次考察途中,吴天一乘坐的吉普车冲下山崖,他全身14处骨折,肋骨差点插进心脏。仅仅106天后,这个“粉身碎骨”的人又出现在阿尼玛卿雪山的马背上。   面对美国的优越条件,吴天一不是没有犹豫过。但他想起高原上那些期待的眼神,想起战友被高原病夺去生命的场景,他知道自己不能离开。   在给父母的回信中他写道:“高原医学只能诞生在青藏高原,这里是我的科研的根,甚至也可以说是我事业、生命的根。”   他的选择为中国高原医学带来了巨大突破。2001年至2006年青藏铁路建设期间,吴天一负责14万建设者的高原病防治工作。   他创造性地提出“三高三低”急救措施,编写高原保健手册,在铁路沿线建立38个高压氧舱站。   五年间,千余例高原肺水肿患者全部获救,无一例因高原病死亡,创造了世界医学史上的奇迹。   2021年,吴天一荣获“七一勋章”。有人问他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他坚定地回答:“我不后悔。每当看到高原上的孩子因为我们的药物重获健康,看到士兵们能安心守边,我就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在当今时代,我们见证了不少人才流向国外的现象。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医生移民人数有所增加,他们中有的是为了子女教育,有的是寻求更好的工作环境。   正因如此,吴天一的故事更加难能可贵。他不是不懂美国的优越条件,而是更懂得祖国需要他做什么。这种选择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吴天一就像青藏高原上的胡杨树,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国情怀,什么是知识分子的风骨。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老一辈科学家的影子——他们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用毕生精力书写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参考资料:吴天一丨“马背上的好曼巴”——中国残疾人杂志社

0 阅读:1
周律鸣法

周律鸣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