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确实有稀土矿,也愿意给美国,美国一听也乐了,以为找到了摆脱中国的“救命稻

烟雨评社 2025-10-15 14:54:10

巴基斯坦确实有稀土矿,也愿意给美国,美国一听也乐了,以为找到了摆脱中国的“救命稻草”。可问题是,巴基斯坦只有矿石,没有提炼能力;美国呢,几十年产业空心,连完整的稀土分离线都建不起来。说白了,这堆矿运到美国,就是一堆挖出来的石头,变不成电机里的磁铁,装不到新能源车或战斗机上。 最近美国和巴基斯坦突然宣布达成了一项大买卖,巴基斯坦同意把自家的稀土资源卖给美国,这下子让美国的军工企业松了口气。 毕竟巴基斯坦境内的稀土矿储量不算少,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勘探数据,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稀土矿带已探明储量约 310 万吨,其中重稀土含量还不低,这对急需稀土资源的美国来说,简直像 “天上掉馅饼”。 巴基斯坦方面也很积极,不仅承诺优先向美国供应稀土矿,还同意美国企业参与矿山开采,双方当时都把这事吹成 “重塑全球稀土供应链” 的大动作,可没等高兴多久,现实就给了美国一记闷棍。 巴基斯坦的稀土矿虽然储量可观,但开采和初步加工都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俾路支省的稀土矿大多埋藏在山区,当地基础设施落后,连通往矿山的公路都是临时修建的,大型开采设备根本运不进去。 目前只能靠小型机械和人工开采,每天的产量还不到 200 吨,而且开采出来的全是 “原矿”,里面混杂着大量泥沙和其他矿物质,需要先进行 “选矿” 处理,把稀土含量从 0.5% 左右提升到 50% 以上的 “精矿”,才能进行下一步提炼。 可巴基斯坦全国连一家像样的稀土选矿厂都没有,之前尝试和土耳其合作建过一座小型选矿厂,结果因为技术不过关,生产出的精矿纯度只有 30%,根本达不到工业使用标准。 没办法,巴基斯坦只能把原矿先运到马来西亚的第三方工厂进行初步加工,再想办法运往美国,这一来一回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还延长了供应周期,原本计划 “快速供应” 的想法,从一开始就打了折扣。 稀土矿要变成能用的材料,最关键的一步是 “分离”,因为稀土元素有 17 种,化学性质极为相似,要把它们从精矿里分开,提纯到 99.99% 以上,需要复杂的萃取工艺和高精度设备。 可美国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把大部分稀土分离产业转移到了国外,目前全国只有内华达州的一座小型分离厂,而且只能处理轻稀土,重稀土分离能力几乎为零。 2023 年美国曾投资 1.2 亿美元,想在得克萨斯州建一座完整的稀土分离厂,计划 2025 年投产,可到了 2025 年中,工厂只建成了 30%,核心的萃取设备还得从中国进口,而且美国本土根本找不到会操作这些设备的技术工人。 因为相关产业断代几十年,年轻一代几乎没人学过稀土分离技术,只能从中国高薪挖人,可愿意去美国的技术人员寥寥无几。 更尴尬的是,美国连稀土分离所需的 “萃取剂” 都得靠中国。稀土分离过程中需要用到专门的化学萃取剂,这种萃取剂的配方和生产技术长期被中国企业垄断,全球 95% 的稀土萃取剂都产自中国。 美国曾尝试和德国企业合作研发萃取剂,投入了 5000 万美元,结果研发出来的萃取剂分离效率只有中国产品的 60%,而且还会产生大量有毒废水,处理成本极高,根本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2025 年 6 月,美国不得不从中国进口了 200 吨萃取剂,用来维持国内唯一一座轻稀土分离厂的运转,这一下就暴露了美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 “致命短板”—— 看似找到了新的矿石来源,却卡在了最关键的加工环节。 巴基斯坦和美国的稀土合作,还有个隐藏的问题,运输和成本。巴基斯坦的稀土矿要运到美国,得先通过陆路运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再装船绕过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最后跨过大西洋到达美国东海岸,整个航程需要 45 天左右,比从中国进口稀土材料的运输时间多了一倍。 而且巴基斯坦的稀土矿品位(稀土含量)比中国低,开采和初步加工成本更高,就算运到美国,最后制成材料的成本比从中国进口高了 3 倍还多。 美国通用汽车曾测算过,如果用巴基斯坦的稀土矿生产电机,每辆车的成本会增加 1.2 万美元,这对本就面临销量压力的美国车企来说,根本无法承受。 现在再看美国当初的 “乐呵”,更像是一场自我安慰。巴基斯坦的稀土矿虽然愿意给,但没能力加工;美国想自己加工,却没产业基础和技术能力,最后这堆矿运到美国,真就成了 “挖出来的石头”,变不成电机里的磁铁,也装不到新能源车或战斗机上。 这也说明,稀土产业链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布局,不是找个有矿的国家合作就能轻易摆脱依赖的。 新能源车上路,战斗机在天上,中国供应链稳如磐石,靠的不是喊话,是年复一年的积累。有人笑出声来,裁员通知时都这样,现实总比想象残酷。

0 阅读:41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