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BBC最新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惊人发现,俄罗斯军工产品中中发现太多来自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15 18:24:00

据BBC最新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惊人发现,俄罗斯军工产品中中发现太多来自美、英、德等多国的零部件。而这些国家,都是站在乌克兰一边的国家。也就是说,西方那么多国家在吆喝让乌克兰加油跟俄罗斯干,结果人家在背后猛赚钱。不知道他们怎么不去制裁这些跟俄罗斯做生意的公司?双标太明显了! 基辅法医鉴定科学研究所的实验室里,被炸变形的 X-101 巡航导弹整流罩堆得像座小山,专家们用 X 光机扫过残骸时,屏幕上跳出的零件标识比战场地图还让人揪心。 那些 2023 年底刚组装的导弹里,本该被西方制裁堵死供应链的关键部位,赫然嵌着美国德州仪器的数字信号处理器、瑞士产的微陀螺仪,甚至还有德国企业造的液压密封件 —— 这些国家的政客前一天还在欧盟会议上吆喝着 “要让俄军工断血”,转头就被自家企业的零件卖了个底朝天。 就说那批让泽连斯基团队拍案的 “伊斯坎德尔” 导弹,拆开电路板一看,三个核心芯片全是美国德州仪器的老款 DSP 芯片,虽说按民用标准早该淘汰,但刮掉标识后照样能在导弹里发挥作用。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的人把 450 多个国外零部件挨个溯源,发现三分之二来自美国企业,剩下的大半出自日本厂商,70 多家欧美供应商的名字能列满两张 A4 纸,其中不乏超微半导体这样的行业巨头。 更讽刺的是,2024 年 3 月哈尔科夫医院遇袭的导弹碎片里,电路板焊点还粘着土耳其中间商的标签,而当月俄罗斯从土耳其进口的 “汽车零部件” 同比暴涨了 340%,明眼人都知道那些贴着 “水泵总成” 的木箱里藏着什么。 这些零件的流通路径比谍战片还曲折。日本索尼 2023 年 11 月生产的 CMOS 传感器,要先从大阪运到迪拜,转道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最后才悄悄进入顿河畔罗斯托夫的军工厂;瑞士的高精度陀螺仪裹着真空袋,混在普通五金件里经安卡拉港入关,单价 3 万美元的玩意儿就这样堂而皇之地成了 “汽车配件”。 西方政客对此不是不知道,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 美国《华盛顿邮报》早就曝光过类似的 “洗白链条”,就像希腊炼油厂把俄油绕道土耳其混合后供应美军那样,零部件贸易也玩起了 “多次易手抹去产地” 的把戏。 更荒诞的是制裁本身的漏洞。美国嘴上喊着禁运,斯伦贝谢等油田服务提供商却照样给俄罗斯送了 5500 多件设备,总价值超 2 亿美元;欧盟一边对俄实施能源限价,西班牙、比利时等国 2023 年进口的俄液化天然气还和前一年基本持平,奥地利甚至靠转卖俄天然气实现了 20 年来首次能源出口顺差。 俄罗斯军工产能的变化最能说明问题,2022 年 10 月俄军每月才产 40 枚远程导弹,到 2024 年初就飙升到每月 100 多枚,要是真断了零部件供应,这产能飞跃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谓的 “严厉制裁” 早成了选择性执法的笑话。美国 2019 年制裁过三家俄军工实体,结果发现那些企业根本不跟美国做生意,制裁纯属自导自演;欧盟 27 国里有 20 个通过印度购买俄油加工品,靠 “原产地规则” 逃避禁令,转头还指责别人 “破坏制裁”。 美英两国更是赚得盆满钵满,欧盟为替代俄能源多花的 1850 亿欧元里,有 530 亿进了美国口袋,270 亿归了英国,这哪是制裁俄罗斯,分明是借着冲突发战争财。 泽连斯基曾把零件清单拍给西方记者看,说卡死 20 个关键芯片就能停掉俄导弹生产线,可这话就像打在棉花上。那些喊着 “挺乌抗俄” 的政客身后,全是跨国企业的游说团队,毕竟芯片、轴承这些 “小零件” 的利润可比口号实在多了。 战场残骸不会说谎,当 X-101 导弹带着西方零件飞向乌克兰目标时,最响亮的不是爆炸声,而是双标主义的自我打脸声 —— 一边要借战争削弱对手,一边又舍不得放弃军火生意的红利,这样的制裁游戏,注定只能让更多零件在导弹里继续 “旅行”。

0 阅读:19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