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好消息 这话说的太对了 联合国副秘书长宣布了! 10月15日,联合国副

辰沙星 2025-10-16 14:45:39

好消息,好消息 这话说的太对了 联合国副秘书长宣布了! 10月15日,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执行主任罗斯巴赫,在公开场合给中国城市转型经验点赞。她明确表示,中国的城市转型经验,对应对气候变化、贫困和不平等等全球性挑战特别有帮助。 作为常年关注全球城市发展的联合国高官,罗斯巴赫的认可可不是随口的客套话。她近距离观察过中国城市的变化,这些评价都来自真实的所见所感。 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北京的绿色蜕变。时隔13年再访北京,她几乎认不出这座城市——曾经常见的灰蒙蒙天空变得清亮,街道上跑的大多是安静的电动汽车,连曾经的奥运场馆都改造成了市民休闲的公共空间。 在改造后的奥运园区里,她看到老年人慢悠悠散步,孩子们在草坪上嬉戏,这种把城市空间还给普通人的做法,正好切中了解决发展不均的核心需求,让城市不再只是冰冷的建筑集合。 除了北京,上海的城市更新实践也让她频频称赞。上海把40多公里的滨江区域,从过去的工业厂区改造成了滨江公园带,老厂房、旧仓库被活化利用,还融入了海绵城市技术,下雨时能有效收集雨水,应对洪涝灾害。 上海社区里的15分钟生活圈更让她眼前一亮:步行15分钟内,幼托、医疗、养老、便利店一应俱全,很多老旧建筑被重新改造,既没浪费资源,又解决了居民的日常需求,环保又便民。 罗斯巴赫特别提到,中国用城镇化破解贫困的成果,对全球尤其有借鉴意义。中国成功让8亿人脱贫后走进城市,不仅给他们提供了安居之所,还配套了教育、就业、医疗资源,让大家能在城市里稳定生活、长远发展。 这种“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和联合国倡导的《新城市议程》高度契合,也给非洲、东南亚等正经历快速城市化的地区,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 现在,中国的城市发展经验已经开始走向全球。人居署正把中国的海绵城市技术推广到巴西、肯尼亚等国,帮助当地解决雨季洪涝的难题;上海奖等合作机制,也让中国的城市更新思路在更多国家落地。 当前全球城市发展面临不少难题:近30亿人住房条件不达标,11亿人生活在贫民窟,气候变化还在加剧城市治理压力。罗斯巴赫的称赞,本质是认可中国“不喊口号、务实解题”的思路——从推广电动汽车到建社区生活圈,用一个个具体项目破解大问题,这正是中国经验能帮到世界的关键。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7
辰沙星

辰沙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