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船舶的“入港费”昨天正式生效,可执行规则却让整个航运圈看懵了:一艘船可能要交几百万美元,全靠船东自己判断该不该交、交多少,负责监管的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连人都凑不齐。 美国对中国船舶的入港费刚生效,整个航运圈就没一个不懵的,这事儿离谱就离谱在政策喊得震天响,真要落地却连个章法都没有,完全是纸面上的热闹。 这场被美国政客吹成 “精准拿捏中国航运” 的政策,刚落地就成了全球航运人的笑话。收费标准定得比天高,一艘 10 万吨的货轮要交 500 万美元,快赶上整船运费了,可怎么算、怎么交,全凭船东瞎猜。 最离谱的是 CBP 自己都没准备好。政策生效前两周,美国政府刚停摆,港口的 CBP 审核员裁了近一半,洛杉矶港原本 32 个人管审核,现在只剩 17 个,每天要对接 23 艘中国船,忙到凌晨都审不完。 10 月中旬有艘载三文鱼的冷藏船,就因为审核慢了,在锚地等了两天,200 吨鱼坏了 30 吨,船东找 CBP 要说法,得到的回复是 “不可抗力”。 系统还老掉链子。缴费要在 Pay.gov 交,申报得用 VECS 系统,可这俩系统不同步,交完费要 24 小时才显示。地中海航运有艘船,交了 280 万,结果系统延迟 36 小时,到港时被当成 “没缴费”,又在锚地多等了一天半,光滞期费就花了 12 万。 船东找 CBP 修系统,人家说 “同步慢是常态,你提前三天交呗”— 可船跑航线哪能提前三天确定靠哪个港? 美国政客原本想靠这招逼中国船退出,没成想中国企业早有办法。中远直接把 6 艘跑洛杉矶的船,全调到了奥克兰港和墨西哥曼萨尼约港。 奥克兰港以前没那么忙,现在中国船一下多了八成,码头龙门吊师傅天天加班,卡车也多派了三成,还是堆不下集装箱,原本 5 天能提走的货,现在要等 8 天。 招商局更聪明,把 12 艘 “外籍建造” 的船,按低于市场价 15% 的租金租给欧洲公司,这些船不用交费,欧洲公司抢着要,美国本土船东的租金直接掉了一成多。 中国造船业也借着这股劲往上冲。以前咱们多造中低端船,现在江南船厂、沪东中华专门盯高端的 LNG 船、24000TEU 的大集装箱船。 10 月中旬,沪东中华还接了卡塔尔的订单,一艘 LNG 船就卖 2.3 亿美元,美国船厂根本造不了 — 要知道美国出口 LNG 还得靠这些船,这下想卡脖子都没辙。 最逗的是,这政策没伤到中国,先把美国自己人坑惨了。ADM 是美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商,以前靠中远的船运大豆到中国,现在中远调了船,舱位少了三成,运费从 80 美元一吨涨到 105 美元, 10 月大豆对华出口直接降了 28%,中国买家全跑去买巴西大豆了。ADM 的副总裁在会上急得直拍桌子:“政策是好,可大豆运不出去有啥用?” 洛杉矶港和长滩港最惨,以前中国船占了四成吞吐量,现在中国船少了,吞吐量降了 18%,堆存费收入少了四分之一。 长滩港的执行董事找 CBP 要明确标准,去了三趟都没回信,只能推出 “堆存 12 天免滞纳金” 的政策,运营成本又涨了 12%。 美国政客还想着靠这收费赚 12 亿,结果首月只收了 8000 万,连预期的零头都不到。船公司要么绕路,要么改股权,要么干脆少来美国港,CBP 为了推这政策花了 2300 万升级系统,现在连本都收不回。 说到底,这 “入港费” 就是美国想靠行政手段抢航运市场,结果自己没算明白账。现在,全球航运早连成片了,不是你定个糊涂规矩就能拆开的。
☁华尔街中文网认为,美国商界对中国的态度已经发生了180°转变,要求美国对
【34评论】【4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