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一女子下午在家里洗澡时,刚走出浴室,突然就看见窗户外面悬空着一架无人机!这台无人机正对着自家阳台,女子怀疑被偷拍立刻报了警,网友:应该好好管管这些无人机飞手了。 10月,午后的阳光透过纱窗洒在杭州萧山浦阳镇某小区的客厅里,王先生的女友刚洗完澡,裹着浴巾正准备去阳台拿干净衣服。 一阵持续的“嗡嗡”声突然钻进耳朵,她抬头的瞬间浑身一僵。 一架银灰色无人机正悬在7楼阳台外,黑色的镜头稳稳对着室内,距离窗户不过五六米远。 浴巾下意识地攥得更紧,心跳瞬间飙快,她几乎是踉跄着退到房间里,抓起手机先给物业打了电话,又急急忙忙联系了正在上班的王先生。 窗外有无人机,就盯着咱家阳台,肯定是在偷拍!电话里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 这并非孤例,在这个紧挨着小山的小区里,类似的恐慌已经蔓延了十多天。 王先生接到女友电话后立刻报警,等他赶回家时,业主群里已经炸开了锅。 新搬来的陈先生晒出一张照片,深夜11点的楼道外,无人机的红色指示灯在黑暗中格外刺眼。 群里七八个业主纷纷附和,有人说白天见过无人机在楼缝里钻,还有人吐槽晾衣服时总感觉被盯着。 记者在小区走访时,门口保安也证实了这一点,一周前大白天就见过,在3号楼和4号楼之间绕圈,飞得特别低,差点撞上住户的晾衣杆。 可当追问后续时,保安却摆了摆手,物业说警方已经介入了,具体情况不让问。 联系物业负责人时,对方也只是重复“不便答复”,把问题彻底推给了警方。 当晚8点多,萧山浦阳派出所的民警带来了消息:无人机飞手找到了,是隔壁单元的业主。 民警调取了无人机的内存卡,里面全是小区周边小山的风景,没拍到室内任何画面。 没有偷拍证据,只能对他进行口头教育,可这个结果让业主们更憋屈。 王先生的女友坦言,就算没拍到,一想到有个镜头曾对着自己,晚上睡觉都忍不住拉上窗帘,心里总发毛。 就算没拍到私密画面,深夜在别人窗前转悠也属精神侵扰,《民法典》里明确保护私人生活安宁权,这已经涉嫌侵权。 但现实是,没有内存卡里的“铁证”,民警也只能教育了事。 无人机本身不是问题,它能航拍风景、能送快递,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技术发展快,规矩得跟上,就像网友说的,真该好好管管这些飞手了。 但管理不该只靠事后追责,更要靠事前预防:给无人机装强制定位,把居民区设为自动禁飞区,让飞手先考“安全证”再起飞,社区建个报备渠道。 毕竟家是最该安心的地方,没人希望洗澡、换衣服时还要警惕窗外的镜头。 当无人机掠过楼宇时,飞手多一分边界意识,法规多一些细节约束,管理多一套联动机制,才能让“空中之眼”守好规矩。 唯有如此,才能让飞手“知边界”、居民“有安全感”,真正守住那道看不见的“空中隐私线”。 信息来源:新闻夜航2025-10-11发布视频
浙江杭州,女子想卖掉5个奢侈品包,买家上门给5个包报价,原本该是10100元,可
【52评论】【5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