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国民党最终丢了天下,格局太小了,同时也丢了民心。 连吴石将军都说:“蒋先生的党国人人心中有自己,大多心中有派系,少数心中有党国,唯独无人心中有人民。” 这话不是空穴来风。吴石不是普通军官,他是日本陆大毕业的军事精英,抗战时就因军事理论出众被蒋介石关注,后来官至台“国防部”参谋次长。 这样一位身处权力核心的将领,看透的何止是表面乱象。他抗战时就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做法不满,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变本加厉压榨百姓,让他彻底绝望,慨叹“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 最终他选择为人民传递情报,牺牲前留下绝笔“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用生命印证了对这个政权的失望。 国民党内部的派系缠斗,早已到了不顾大局的地步。蒋介石掌权后,党内衍生出CC系、政学系、黄埔系、姻亲集团等诸多派系,彼此依附蒋又互相倾轧。CC系掌控党务,却无实际政务能力,被视作“党棍”;政学系多是技术官僚,负责核心领域却无基层组织。 1946年政协会议达成和平协议,本是民心所向,CC系却为打倒政学系、争夺权力,硬是以“违背国父遗教”为由发难。谷正纲在中常会上痛哭流涕反对协议,张继更是叫嚣“天下是国民党打下来的”,全然不顾八年抗战后民众厌战、经济凋敝的现实。 派系之争闹到这个地步,政策制定自然围着私利转。政学系主张和平,并非真为民生,而是担心内战影响美国援助;CC系反对和平,本质是不愿放弃垄断权力。 蒋介石对这一切看在眼里,却只想着用平衡之术牵制各方,甚至在败退台湾后,仍把吴石这样无派系的技术官僚当作制衡工具。这样的政权,决策层满脑子权力算计,哪还有空间装得下民众疾苦。 民众的苦难从来没被真正放在心上。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接收”变成“劫收”,厦门这样的城市很快陷入“三荒”绝境。1948年8月推行的金圆券改革,名义上挽救经济,实则是掠夺民众财富。 不到三个月,百市斤白米价格从190元涨到12900元,涨了近68倍。1949年5月,金圆券与美钞的比价一天之内从1比2000万飙升到1比15000万,钞票成了废纸。 粮食短缺更让百姓活不下去。闽南大旱加上外地粮运中断,厦门街头饿殍载道,厦门大学学生被逼得围住官员喊“我们要吃饭”。 住房危机同样严重,大批溃败军队强占民房、商店甚至寺庙,鹭江道一带几乎全被占领,商业彻底停滞。官员们忙着囤积居奇,军队忙着争抢资源,普通民众卖儿鬻女都换不来一口吃的,这样的政权怎么可能留住民心? 更讽刺的是,国民党一边制造苦难,一边还在粉饰太平。蒋介石1948年宣称“一年以内消灭共产党有形力量”,陈诚扬言“三个月至多五个月解决问题”,可他们的士兵连饭都吃不饱,民众连活路都没有。 吴石冒死送出的长江江防图,不过是压垮骆驼的一根稻草。真正让这个政权崩塌的,是无数民众心中的绝望。 民心向背从来都是政权存续的根本。国民党不是输在兵力或装备,而是输在从根上就忘了执政的初心。当一个政权的核心是派系私利而非民众福祉,当官员眼里只有权力没有人民,它的垮台早已注定。吴石将军的话,与其说是控诉,不如说是历史的定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难怪国民党最终丢了天下,格局太小了,同时也丢了民心。 连吴石将军都说:“蒋先生的
名城探寻
2025-10-18 16:58:34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