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籍华人终于说了实话,他表示“之所以很多小国。宁愿得罪中国,也不愿意得罪美国,是因为一旦得罪美国,美国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国家,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对方也会想方设法的制裁你” 美国的制裁从来都是“零容忍”的狠角色,管你是多大的事,只要不合心意,立马抡起大棒往死里砸,反观中国,就算有摩擦也始终留着合作的门缝,这种风险落差摆出来,小国外长们的算盘打得比谁都响。 美国这套“睚眦必报”的路数已经玩了几十年,最典型的当属古巴,就因为1959年的革命和后来的制度选择,美国从1962年起就把这个近在咫尺的小国圈进了封锁清单,一卡就是六十多年。 别以为只是断了点生意,美国连医疗设备、化肥这些民生必需品都卡着不让进,逼得古巴只能用马代替除草剂搞生态农业。 伊朗的遭遇更能说明美国制裁的“无差别打击”,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美国先是冻结伊朗在美全部资产,接着禁止任何商品往来,把伊朗对美石油出口从每天50万桶压到了零。 后来更是玩起了“金融核武器”,2012年直接把伊朗踢出SWIFT系统,让伊朗连国际货币结算都做不了,石油出口硬生生缩减一半,只能靠以物易物维持贸易。 2018年特朗普撕毁伊核协议后变本加厉,搞出“域外制裁”的霸王条款,连欧洲企业跟伊朗做能源生意都要被罚,逼得伊朗通胀飙升,老百姓手里的钱几乎成了废纸。 这种“要么听我的,要么饿死”的架势,小国看了能不害怕? 更可怕的是美国制裁的“连坐效应”,根本不讲道理。 去年美国搞出个“50%穿透规则”,只要被制裁企业控股子公司超过50%,连子公司都要一起罚,一下子就把数千家中国企业拖进浑水。 还有“301调查”“232措施”这些工具,全是美国自己说了算,想查谁就查谁,想加关税就加关税,世贸组织裁定违规也照样我行我素。 截至2024年4月,美国的有效制裁措施已经超过15373项,是排名第二的瑞士的三倍,全球60%的低收入国家都在它的制裁名单上,这哪是外交手段,分明是用经济武器到处施压。 再看中国这边,所谓的“得罪”从来都是点到为止,绝不搞全面清算。就说澳大利亚,前几年跟着美国反华跳得最欢,又是禁用华为又是炒作“中国威胁论”,中国也只是针对性地对大麦、葡萄酒发起“双反”调查,没断了所有贸易。 等到阿尔巴尼斯政府回归理性,双方坐下来通过WTO协商,很快就解除了限制,2023年澳中贸易额直接冲到2990亿美元,比澳大利亚跟美国、日本、韩国的贸易总和还多,10月份单月就进口了31.37万吨澳大利亚大麦,这哪是报复,分明是给台阶下。 南海问题上的菲律宾更能说明问题。这些年时不时在海域搞点摩擦,甚至拉着美国搞军演,但中国从来没把贸易当武器。 2023年中菲贸易额稳步增长,中国还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共建的马尼拉地铁项目照样推进,该给的市场准入一点没少。 就算有分歧,也是坐下来谈,从来不会像美国那样直接冻结资产、切断供应链,这种“吵架归吵架,生意归生意”的逻辑,小国最是受用,毕竟跟中国闹别扭,顶多丢点面子,跟美国闹别扭,可能要丢饭碗。 俄罗斯2014年的遭遇更是给全世界上了一课,就因为克里米亚问题,美国联合盟友冻结俄官员1.56亿美元资产,搞金融制裁让卢布一年贬值56%,外汇储备蒸发1030亿美元,2015年GDP直接跌了2.54%。 而同样是跟中国有领土争议的国家,从来没见过中国用这种“伤筋动骨”的手段,最多是暂停某个领域的合作,等关系缓和了立马恢复。 这种反差太明显了:美国的制裁是“往死里打”,中国的反制是“敲警钟”,换谁都知道该怎么选。 美国的制裁还特别会掐“七寸”,专挑小国的经济命脉下手。 伊朗靠石油吃饭,美国就封死石油出口通道;古巴靠旅游业和蔗糖,美国就不让本国公民去旅游、禁止进口蔗糖。 更狠的是搞“连带处罚”,谁要是敢跟被制裁国家做生意,美国就连谁一起罚,这就让小国根本不敢有二心。 而中国从来不会用“断粮”要挟,就算是有摩擦的国家,该进口的农产品照进,该合作的基建项目照做,这种“底线思维”让小国觉得安全,就算得罪了,也不至于让老百姓饿肚子。 说到底,小国的选择从来不是看谁的道理更对,而是看谁的报复更疼。美国手里的制裁大棒抡了几十年,1.5万多项制裁措施就是最好的威慑,古巴的1706亿美元损失、伊朗的石油出口腰斩、俄罗斯的卢布崩盘,全是活生生的教训。 而中国这边,就算有分歧也始终守着“不搞全面封锁”的底线,中澳贸易的回暖、中菲合作的延续,都在证明“得罪中国代价不大”。 这种不对称的风险摆在眼前,小国自然会算明白:跟中国红脸,顶多吵一架;跟美国翻脸,可能要破产,在生存面前,所谓的“立场”从来都是可以商量的,这就是现实,一点都不复杂。
一位美籍华人终于说了实话,他表示“之所以很多小国。宁愿得罪中国,也不愿意得罪美国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0-19 17:35: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