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2025年10月19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透露,在10月17日的会晤

红楼背疏影 2025-10-20 10:13:53

据财联社2025年10月19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透露,在10月17日的会晤中,特朗普并没有对转让“战斧”导弹的问题说“不”,尽管他没有说“是”。泽连斯基说,“特朗普没有说‘不’是件好事,但截至今天他还没有说‘是’。” 这场被乌克兰媒体称为"导弹任务"的访问,最终带回的是一份模糊的承诺。"战斧"巡航导弹这把悬在俄乌战场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停留在美国军火库的清单上,但未从清单划去。 "战斧"Block V型巡航导弹的2500公里射程,足以覆盖克里米亚半岛所有军事目标和俄罗斯西部战略要地。 乌克兰空军司令部作战处测算,只需24枚该型导弹,就能使俄军黑海舰队失去80%的作战能力。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内部评估认为,提供"战斧"可能导致冲突升级为北约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 更关键的是成本考量。每枚"战斧"造价达200万美元,而乌克兰要求的首批数量为100枚。这意味着仅导弹本身就要消耗2亿美元,还不包括发射系统和培训费用。这个数字相当于乌克兰2025年全年军费预算的12%,特朗普政府显然在权衡性价比。 特朗普选择在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前一年搁置"战斧"议题,是典型的选举政治考量。提供进攻性武器可能激化与俄罗斯矛盾,影响其"结束战争"的竞选承诺;但完全拒绝又会失去军工复合体的支持。这种"悬而不决"的模糊策略,正好平衡各方利益。 乌克兰方面则面临时间压力。欧洲对外行动署的机密报告指出,乌克兰炮兵日均弹药消耗量已是俄军的三分之一,且库存仅能维持四周。若不能尽快获得远程打击能力,乌军可能在冬季战役中失去反击筹码。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会谈后立即警告,提供"战斧"将触犯"红线"。但俄军总参谋部的实际应对更为务实:已将S-500防空系统部署至别尔哥罗德州,并增加黑海舰队舰艇的电子战配置。这种外硬内紧的反应,显示俄罗斯对局势有清醒判断。 更值得玩味的是俄方的外交姿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罕见表示"赞赏美方的谨慎",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实则是为潜在谈判留出空间。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专家认为,俄罗斯真正担忧的不是武器本身,而是美国越过"象征性军援"的门槛。 乌克兰目前最急需的是压制俄军纵深指挥节点。俄军近期将集团军司令部后撤至100公里外,使乌军现有"海马斯"火箭炮(射程80公里)无法企及。而"战斧"的2500公里射程,可覆盖俄军设在沃罗涅日甚至莫斯科郊外的指挥中心。 雷神技术公司CEO海斯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若"战斧"订单落地,该公司导弹部门需要新增2000名员工。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供应链变化:该导弹的TJ-130发动机唯一供应商是通用电气,而导航系统依赖霍尼韦尔。这些二级供应商已开始为潜在订单储备原材料。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则提出替代方案:向乌克兰提供MGM-140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射程300公里),该系统与乌军现有"海马斯"发射架兼容。这个方案既能满足乌军部分需求,又避免过度刺激俄罗斯,正在成为折中选择。 美国《武器出口控制法》规定,向非北约成员国提供进攻性武器需国会特别授权。目前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梅嫩德斯明确反对,而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特纳态度暧昧。这种立法分支的不统一,给行政决策带来法律风险。 更复杂的是最终用途监控。五角大楼要求任何提供"战斧"的方案都必须包含"电子锁"系统,确保导弹只能攻击预设坐标。但乌克兰坚持需要完全作战权限,这种控制权之争反映的是战略互信不足。 乌克兰的备选方案 乌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已启动B计划:与土耳其就"游骑兵"无人机增程型进行秘密谈判。该机型可携带500公斤载荷飞行1500公里,虽不如"战斧"威力大,但成本仅十分之一。此外,乌克兰自主研发的"雷霆-2"导弹射程已突破400公里,正寻求国际合作量产。 最引人瞩目的是数字攻势,乌克兰数字转型部长费多罗夫透露,正在开发可瘫痪"战斧"防御系统的电子战装备。这种"以软克硬"的思路,体现乌克兰在不对称战争中的创新。 特别要关注气候因素。冬季沼泽冻结后,乌克兰南部平原将适合大规模装甲作战,若乌军届时缺乏远程火力支援,可能丧失战役主动权。 "战斧"巡航导弹的悬置状态,恰如俄乌战争的缩影——各方都在寻求打破僵局的手段,但又畏惧打破平衡的后果。当泽连斯基在返回基辅的专机上凝视黑海地图时,他明白真正的难题不是获得武器,而是使用武器需要付出的战略代价。 历史将证明,最危险的武器不是已经发射的导弹,而是那些装在发射架上、目标未知的导弹。这种不确定性,正在成为2025年欧洲安全的最大变量。 信息来源:泽连斯基:特朗普未明确拒绝向乌提供“战斧”导弹 2025-10-19 00:31·财联社

0 阅读:36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