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真得谢谢荷兰 真心的。是他们亲手扯下“契约精神”“自由市场”的遮羞布,踩在地上让所有人看清真相。 曾有人争论“自研”还是“外购”,觉得花钱买技术是捷径。直到安世半导体事件——荷兰连“国家安全”的借口都懒得演,直接明抢“卖出去的资产”,这记耳光才打醒所有“聪明人”。 原来规则是他们定的,底线看他们心情。 谁能想到,一笔白纸黑字签死的买卖,能被荷兰政府硬生生撕成废纸?2018年,闻泰科技花268亿元从荷兰恩智浦手里买下安世半导体,这笔交易当初可是荷兰经济部盖章通过的——那会儿恩智浦刚收购飞思卡尔,负债压得喘不过气,急着套现填补窟窿;而安世作为全球顶尖的功率半导体企业,握着汽车芯片的核心技术,中国企业愿意溢价接盘,本该是皆大欢喜的双赢。 结果才过半年,荷兰就变了脸。闻泰科技派去的技术团队刚踏进安世位于奈梅亨的厂房,就被荷兰经济部的人拦在门外,甩来一句“涉及供应链安全,需重新审查”。这“重新审查”一拖就是两年,期间荷兰还逼着恩智浦回购安世10%股权,美其名曰“防止技术外流”——可当初卖的时候怎么不说技术外流?明眼人都清楚,背后是美国在施压,怕中国拿到汽车芯片的关键技术,可荷兰连找个像样的借口都嫌麻烦,直接把“契约精神”踩成了笑话。收了钱、签了约,转头就不认账,这跟街头抢东西有啥区别? 更打脸的是荷兰平时挂在嘴边的“自由市场”。ASML卖光刻机时,荷兰政客天天喊“技术无国界,贸易要自由”,可到中国企业买已经易主的资产,就突然扯起“安全”大旗;欧盟跟中国谈光伏合作时,大谈“规则至上”,可荷兰自己先把合同效力当儿戏。这种双重标准,比直接拒绝更让人寒心:他们的规则从来都是“利己主义”的外衣,对自己有利就拿出来标榜,对自己不利就随手扔掉。 安世事件最该“感谢”的,是它彻底砸了“外购捷径”的幻想。以前总有人说,与其花十几年自研,不如花钱买成熟技术,既省时间又省成本。可荷兰这一闹,大家才醒过神来:没有自主控制权,再便宜的技术也是别人手里的风筝,线一拉就能收回去。闻泰科技被逼得没办法,只能砸钱在国内建研发中心,从芯片设计到封装测试全链条攻坚,硬是用三年突破了安世的核心技术;中芯国际、长电科技这些企业也更坚定了自研决心,2020年后在半导体设备、材料上的投入翻了一倍还多——荷兰想卡脖子,反倒成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加速跑的“催化剂”。 现在再看荷兰的操作,哪是“维护安全”,分明是帮我们断了“走捷径”的念想。他们用最直白的方式告诉所有人:在核心技术领域,没有什么“公平交易”,只有“自主可控”才是真安全。这份血淋淋的“清醒剂”,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荷兰这下赔了个底掉!很多人以为荷兰‘冻结’了我们的资产,错了!真相是,安世中国1
【17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