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下令把白宫东翼给拆了,准备修建更大的宴会厅。但是拆除白宫东翼外墙的时候,还是被很多人拍到了照片。这一幕太过于震撼,以至于有人认为这对美国不是好的信号。 白宫东翼墙体轰然倒下的那一刻,不只是砖石的坍塌,更像是一道巨响,震在美国人的心里。 谁能想到,东翼拆除的消息,是被现场照片抢了先,一堆混凝土碎片、裸露钢筋和散落窗框,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热搜。 人们惊讶的是,不是特朗普要建宴会厅,而是他真的敢拆,毕竟这是美国总统办公楼的一部分,是第一夫人的传统办公地,是老百姓眼中的“国家象征”。 更意外的是,就在联邦政府还在停摆,公务员拿不到工资的当口,这项造价高达2.5亿美元的大工程,不但动了工,还动得很快。 特朗普在X平台上发文称,这完全是私人出资,不用纳税人掏一分钱,但这解释并没能止住争议,反倒让人更疑惑:一个连国家预算都过不了关的总统,为什么还能推进这种大动作? 更别提,这项工程,根本还没有拿到国家首都规划委员会的正式批准,也就是说,整个宴会厅项目,至今还处在“未批先建”的灰色地带。 7月份白宫新闻秘书还信誓旦旦地说,“不会有任何拆除”,结果三个月不到,推土机就开了进来,这种前后不一的说法,难免让人质疑,这背后是不是另有政治算盘。 从历史上看,白宫东翼并不是一个“可随便改”的地方,1902年建成,1942年加建,是罗斯福夫人发起的“女性权力空间”的象征。 在不少人看来,特朗普拆东翼,不仅是对建筑的动手,更像是对美国政治传统的一次“硬重启”。 他的支持者当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不过是一次“总统自掏腰包搞建设”的好事,甚至拿出上世纪50年代杜鲁门扩建西翼的老照片为他撑腰。 但问题是,杜鲁门扩建的时候,国家正常运转,而现在,美国政府还处在停摆状态,连军人工资都难以保障的时候,白宫却在搞豪华装修,这种反差,自然引来口水满天飞。 更何况,这个新宴会厅的容量也从最初宣布的650人,悄悄变成了999人,从数字上看,不就差一个就破千了吗?在美国政坛,这种细节背后往往都有“表演型政治”的影子。 有评论指出,特朗普是在为自己未来的政治活动铺场子,无论是竞选晚宴、庆功派对,还是历史遗产名录里的“特朗普宴会厅”,他都要把“建筑师总统”的标签刻得更深。 所以这场拆东翼事件,表面看是总统府的一次翻修,实则是特朗普再次用行动挑战“制度”,重塑“形象”,他不怕争议,甚至欢迎争议,因为每一次舆论的漩涡,都是他巩固基本盘的机会。 只是,这一次连共和党内部也传出不同声音,有议员低调表示,这种在政府停摆期搞“私人项目”的行为,容易引发民众对政治优先级的反感。 毕竟,美国人现在更关心的是医保、通胀、边境问题,而不是总统能不能多办几场晚宴,从国际社会角度看,这种“总统拆白宫”的新闻,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欧洲媒体评论称,这种行为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总统府本身就代表国家的庄严和延续。 而现在,美国总统亲手拆掉历史建筑,哪怕是出于私人爱好,也很难不被解读为“国家象征的动摇”。 尤其是美国现在局势不稳,特朗普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来看,他拆的,不只是东翼,更是对传统政治操作方式的一次“暴力改写”。 在这个高度撕裂的时代,连总统府都不能逃脱被“个性化”的命运,这才是让人最警惕的地方。 至于那个宴会厅到底值不值2.5亿美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毕竟,白宫是国家的,不是某个总统的个人舞台。 哪怕他真的没花纳税人的钱,那东翼的每一块砖,也承载着历史、记忆和制度的重量,不是想拆就能拆的。 眼下,推土机的声音还在响,施工还在继续,但围观者的质疑声也没停过,特朗普或许在打造他心中的“新白宫”,但不少美国人,却开始怀念那个更稳重、更克制、更遵守规矩的“老白宫”。 这不是简单的换个厅那么轻松,而是一场关于国家符号、政治伦理和民众信任的较量,特朗普的动作快,舆论的反应更快,至于历史如何评价这一铲,恐怕还得等几年后再看。 信息来源:为建“顶级”宴会厅,白宫东翼建筑拆除工作在争议声中开启——北京日报
特朗普下令把白宫东翼给拆了,准备修建更大的宴会厅。但是拆除白宫东翼外墙的时候,还
顾议史实
2025-10-21 17:41: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