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五重间谍袁殊被76号逮捕,李士群要他招供,谁知他一点不慌,反而淡定地

蕊蕊聊过去 2025-10-22 19:53:13

1939年,五重间谍袁殊被76号逮捕,李士群要他招供,谁知他一点不慌,反而淡定地对李士群说:“我的身份,岩井英一知道,你打电话问他吧!” 上海滩那会儿,灯红酒绿下藏着多少刀光剑影。1939年,汪伪爪牙“76号”抓了个叫袁殊的家伙,李士群亲自上阵逼供,谁知袁殊一句话就把局面翻转:岩井英一知道我的底细,你打个电话问问看。这电话一打,风云突变,袁殊脱身而出。背后的秘密,牵扯五重身份和抗日情报网,你猜他怎么在敌营周旋十五载? 抗日烽火点燃上海孤岛,1937年淞沪会战后,日伪势力盘踞租界,汪伪政权成立,特工总部“76号”成了镇压进步力量的毒瘤。袁殊1911年生在湖北蕲春书香门第,早年读武昌中山大学,接触进步思想,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隐蔽战线。那年代,公开斗争风险太大,他选择潜入敌营,层层伪装,服务抗日大局。 袁殊起初以记者身份活跃文坛,结识各界人物。1938年,他接近日本驻沪领事馆副领事岩井英一,提供国际时局分析,逐步获信任,成为岩井身边顾问。岩井公馆是日本外务省情报据点,袁殊借此深入日方核心,获取军事情报。这些信息通过秘密渠道上报党组织,支持抗日决策。同时,国民党军统局看中他的位置,任命他为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让他搜集日伪动态。中统局也拉拢,提供资金,让他加入情报网。 青帮在上海滩根深蒂固,袁殊通过杜月笙引荐,融入帮会,交换资源和保护。汪伪“干社”成立,他以情报股股长身份潜入,监视内部人事。这样,五重身份齐备:中共地下党员、日本特高线人、军统情报员、中统合作者、汪伪官员。他把从各方得来的钱和情报,大多上交党组织,自己过着简朴日子,租界小屋里就一张桌一盏灯,堆满报纸剪报。 这些年,袁殊的情报价值巨大。1940年,他从岩井处得知日本南进企图,避免我方被动。1941年,获悉德军进攻苏联情报,推动日方决策调整,及时传递延安一线。他的工作像隐形盾牌,守护抗日大局。可风险如影随形,军统曾命他破坏“76号”,他负责勘测地形,绘制爆破图纸,目标直指李士群这汪伪特工头子。李士群早年背叛革命,投敌后掌控“76号”,设计酷刑,数百抗日志士惨死其手。 1939年初,军统上海站长王天木落网,出卖同伙,袁殊暴露。特务循线抓人,将他押入“76号”地下室。李士群亲自审问,拿出袁殊绘制的“76号”地形图和爆破计划书,逼他招供军统中统青帮勾当。袁殊面对铁证,却保持镇定,对李士群说:“我的身份,岩井英一知道,你打电话问他吧。”李士群闻言一怔,岩井英一是日本特高课头目,在汪伪圈内地位显赫,手握外务省情报权,谁敢轻易得罪? 李士群拨通岩井公馆电话,岩井一听袁殊被抓,声音拔高,斥责这是自找麻烦,袁殊是他的专属人员,特批在用,必须立刻放人,否则东京追究。李士群脸色煞白,挂断电话后,只得下令解押。袁殊就这样脱险,岩井出面将他移交外务省系统审查,避免李士群再下毒手。这场交锋,暴露日伪内部派系矛盾,日本外务省与军方互斗,岩井借机保人,袁殊则化险为夷,继续情报工作。 脱险后,袁殊没急着低头。次日,他照常去虹口日式酒馆见岩井,岩井备酒赔礼,两人谈国际局势,岩井无意泄露德苏边境调动和英法对日妥协迹象。袁殊记下要点,这些情报藏在酱油瓶底,随南下小贩辗转重庆党组织。岩井公馆成了他的情报源头,他陪岩井出席宴席,分析时局,换来日方机密。1941年,他随岩井赴日,观察军方动态,上报南进计划,避免我方失算。 袁殊的五重身份不是儿戏,每一层都踩在钢丝上。军统给他军衔和资金,中统许诺保护,青帮提供人脉,汪伪给他官位,日本给他信任。可他从不偏离初心,所有情报优先上交中共,资金也大多用于地下工作。上海滩那会儿,特务横行,租界虽是孤岛,但日伪爪牙无孔不入。袁殊知道,早晚有天会栽跟头,但他用智慧铺路,和岩井的私人关系就是一张王牌,用时间和信任织成网。 李士群放人后,心生忌恨,却投鼠忌器,不敢再动。袁殊继续周旋,1942年,他从岩井处得知汪伪内部清洗计划,及时警示同志避险。1943年,日本加速南进,他的情报帮助延安调整战略,牵制日军后方。他的工作接地气,不张扬,却实打实为抗日添砖加瓦。想想看,那年代多少人隐姓埋名,袁殊就是其中翘楚,用一己之力搅动敌营风云。 新中国成立后,袁殊卸下伪装,投身文化建设,参与文艺政策制定,编写党史资料,直至1976年逝世。他的事迹在党内流传,体现了共产党人忠诚本色。在民族危亡关头,他守护情报一线,为胜利注入力量。袁殊的故事告诉我们,隐蔽战线虽苦,却关乎大局。

0 阅读:0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