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军事专家推算,美俄一旦开战,全球可能死亡50亿人。但如果战争发生在中美之间,情况又会如何?我国防护专家钱七虎院士的回答很干脆:中国有多种防御手段,我们不怕。 公开数据显示,俄罗斯手握5580枚核弹头,美国紧随其后有5044枚,其中近2100枚处于高度战备状态,随时能发射,这种“相互确保摧毁”的逻辑一旦触发,核尘埃和气候灾难确实能波及全球。 但中美开战的场景完全是另一回事,钱七虎院士说“有多种防御手段,我们不怕”,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每一个字都有实打实的技术和数据撑着。 先看核力量这块的底气,中国的核武库规模跟美俄比算得上“克制”,国际机构估算也就500枚左右,实战部署的还不到30枚,跟美俄动辄上千枚的现役弹头比差着数量级。 但中国的核政策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手里的东风-41洲际导弹、巨浪-2潜射导弹是纯粹的反击利器,意思很明确:别惹我,真把我惹急了,你也别想好过。 这种“够用就好”的威慑逻辑,反而降低了核冲突误判的风险,不像美俄那样把核按钮悬在全世界头顶,自然不会一开战就滑向全球核毁灭的深渊。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战略防御网早已经织得密不透风,从2010年到2023年,中国搞了七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次次都达到预期目的,这可是连俄罗斯都没完全掌握的技术。 中段反导有多难?相当于在几千公里外,用一颗子弹去撞另一颗高速飞行的子弹,而且还是在大气层外。 中国用的动能拦截器(KKV),2.3公斤的重量就能达到73公斤TNT的破坏力,靠的就是精准撞击。 更妙的是,中段拦截的碎片会在重返大气层时烧干净,不会像末段拦截那样砸在自己地盘上造成二次伤害。 配合“实践-11”号卫星组成的预警网络和地面大型相控阵雷达,来袭导弹刚点火就能被发现,算好轨迹后,拦截弹就能精准升空,这一套流程下来,对手的核导弹想突防可没那么容易。 常规战争层面,中国的“区域拒止”体系早就让美军头疼多年,2016年南海对峙,就是东风-21D导弹拉开战备值班的架势,硬是把美军航母逼得后撤,这可不是传说,是实打实的威慑案例。 东风-21D射程1500公里,专门盯着航母打,而它的“大哥”东风-26更厉害,射程能到4000多公里,在西北大漠发射就能覆盖整个南海,还能随时换核弹头,核常一体切换自如。 更绝的是它能无依托机动发射,不用预设阵地,拉到哪打到哪,美军想找它的踪迹都难。 再加上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5马赫以上的速度还能变轨,美军的宙斯盾系统在它面前跟纸糊的差不多,2023年那次环绕地球的测试,直接让美国防部直呼“领先太多”。 这时候就得提钱七虎院士的功劳了,这位防护工程专家一辈子都在跟“抗打击”打交道。 他主导搞的地下防护工程,能扛住核爆冲击波,就算真有漏网之鱼的导弹落下来,地下的指挥中心、武器库、人员掩蔽所也能安然无恙。 而且中国的人防工程早就融入了城市血脉,小区的地下停车场、商场的地下层,平时看着普通,战时都是能防辐射、防冲击波的掩蔽所。 虽说没有公开的具体覆盖率,但看看美国能靠人防工程掩护85%人口,中国作为把“人民防护”刻在骨子里的国家,这方面只会做得更扎实,真打起来,普通老百姓有地方躲,伤亡自然能控制住。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中美跟美俄不一样,双方的利益绑得太紧,真打起来不是“鱼死网破”,更像是“打架伤和气还赔钱”。 美军要是敢动沿海城市,先得问问红旗-9B、红旗-22组成的防空网答不答应,这些导弹覆盖半径一两百公里,再配上歼-20带着霹雳-15超视距作战,敌机可能还没看到海岸线就被击落了。 就算美军想靠关岛基地发力,东风-26的饱和攻击能把那儿变成“孤岛”,更别说中国还有动能-3反卫星导弹,真急了眼砸掉GPS卫星,美军的航母和战机就得变成“瞎子”。 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路数,让美军根本占不到便宜,自然不敢轻易升级冲突。 说到底,美俄开战的50亿人死亡预估,是建立在双方“核狂欢”的基础上,而中国的防御体系走的是“精准防控”的路子。 核力量够威慑,反导系统能拦截,常规武器能拒止,地下工事能防护,每一环都卡得死死的。 钱七虎院士说“不怕”,是因为中国早就把“防得住、打得了、扛得起”这几件事做到了实处,不是靠嘴硬,是靠几十年磨出来的技术和装备。 真要是有人想试试,只会发现中国的防御网比想象中更结实,压根讨不到任何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