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他对记者说:“美国

未央秘史 2025-10-23 13:42:39

当地时间10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他对记者说:“美国建设了中国军队,帮中国发展了经济,还帮他们的学生掌握美国技术,但中国根本不承认,甚至还做出许多伤害美国的事情,所以我决定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实施155%的关税,当然中国也可通过签署公平协议,避免高关税,他对媒体说,韩国中美会晤一定会成功,但也不排除可能随时取消!” 特朗普这次的发言,简直是把“商人式谈判”玩出了新高度,先不说他那套“美国建设中国论”有多离谱,单看这155%的关税提议,就足以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把计算器当玩具使了。 要知道,2018年他对中国加征25%关税时,已经让美国农民叫苦不迭,现在直接翻了六倍多,这哪是贸易战,分明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疯狂实验。 从法律层面看,美国《1974年贸易法》确实赋予总统对“不公平贸易行为”加征关税的权力,但155%的税率已经突破了常规操作的底线。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这种极端措施很可能被认定为违反最惠国待遇原则,引发全球贸易体系的连锁反应。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的盟友也没能幸免——欧盟对美国科技公司征收数字服务税,加拿大和墨西哥对美国商品加征25%关税,这种“四面楚歌”的局面,恐怕是特朗普始料未及的。 咱们再看看历史教训,1930年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2万多种商品的平均关税提高到59%,结果引发全球贸易额暴跌60%,直接加剧了大萧条。 2018年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虽然规模不及当年,但也导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降反升,2024年美国家庭平均每年多支出3900美元。 现在他要把税率提到155%,按照全美零售联合会的测算,美国消费者年度消费能力可能损失780亿美元,这相当于每个家庭每年少买一部最新款iPhone。 中国的反制措施更是让美国企业叫苦不迭,今年10月14日,中国对美籍船舶加征特别港务费,最高达每净吨1120元人民币。 美国航运巨头马士基表示,这一措施让其每条航线成本增加40%以上。 更绝的是,中国还将韩华海洋株式会社等美国相关子公司列入制裁清单,直接冲击美国造船业——韩华费城造船厂承担了美国50%符合《琼斯法案》的大型商船建造任务,其业务受限将导致美国国内航运运力紧张。 美国企业也在用脚投票,美银证券报告显示,尽管特朗普呼吁制造业回流,但近半数分析师认为高关税政策不会产生实质影响。 苹果公司已经将30%的iPhone产能转移到印度,耐克则把40%的运动鞋生产线搬到越南。 这种“曲线救国”的策略,不仅让美国失去了大量就业机会,还催生了新的供应链联盟——2025年前4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增长9.2%,占外贸总值的16.8%,而美国对华出口下降1.5%,进口下降3.7%。 最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对韩国中美会晤的表态,一方面他宣称“一定会成功”,另一方面又留了个“随时取消”的尾巴。 这种矛盾的心理,其实反映了美国在国际谈判中的尴尬地位。 回顾历史,2019年特朗普在韩国总统文在寅的斡旋下,与金正恩举行板门店会晤,虽然没有达成实质性协议,但至少维持了对话窗口。 而这次所谓的“韩国中美会晤”,更像是特朗普给自己留的退路——如果关税政策引发市场恐慌,他可以通过谈判释放利好消息稳定股市;如果谈判破裂,又能把责任推给中国,继续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不过,特朗普可能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中美经济早已深度绑定。 2025年前4个月,中国对美出口1.0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机电产品占比65.1%。 如果155%的关税全面实施,美国消费者将面临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价格翻倍的局面。 更严重的是,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利益也将受损——特斯拉2024年在华营收占比达30%,苹果公司有15%的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商。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让任何极端措施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特朗普的这套“关税大棒+谈判胡萝卜”策略,本质上是把国际贸易当成了房地产交易。 他以为只要开出一个离谱的报价,就能通过讨价还价获得利益,但现实是,全球经济早已不是零和博弈的战场。 当美国农民因为大豆滞销被迫减少种植面积,当美国科技公司因为供应链断裂失去市场份额,当美国消费者因为物价飞涨缩减开支,真正的输家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自己。 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最终只会让美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越来越孤立。

0 阅读:0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