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刻,必须彻底清除美西方植入我们“心脏”的“定时炸弹”。 中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20%人口,粮食产量连续九年超1.3万亿斤,但供需仍处紧平衡,国际风云一变,进口通道稍有阻滞,后果不堪设想。 美西方深知这一点,早从上世纪末启动种业渗透战,通过跨国巨头垄断全球70%以上商业种子市场,掌控玉米、大豆等主粮育种技术链。 中国曾长期依赖进口种源,蔬菜种子外资占比一度超50%,部分品种高达90%,一旦卡脖子,粮道即断。 近年虽推出超级小麦等自主高产品种,在雄安探索“中国种业名片”,但种质资源库仍面临境外窃取风险,个别机构打着合作旗号输出核心种质。 美西方从八十年代起借文化产品输出价值体系,可口可乐、好莱坞大片、流行音乐如潮水涌入,悄然重塑国人消费观与伦理观。 今日更升级为多维渗透:具象化植入通过时尚品牌、网红生活方式潜移默,炒作式议程设置借热点事件放大西方“普世价值”,诱导式拉拢公知、青年学者输出利益或美色。 学术式包装则伪造数据、构造文明等级论,解构中华传统文化根基,互联网加持下,社交平台成主战场,算法推送精准锁定青少年,企图培养西化取向一代。 国家安全白皮书直言,境外势力加大西化分化力度,争夺人心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外源性风险首要表征。 最隐蔽的是网络这个信息“命门”,2025年披露的授时中心遭NSA攻击案,仅是冰山一角:自2022年起,美方利用手机短信漏洞控制工作人员终端,2023年多次入侵内网,2024年更动用42款网攻武器,企图瘫痪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 攻击多在北京时间深夜发起,借全球跳板服务器擦除痕迹,体系化、递进式特征明显。 中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成重灾区,能源、交通、金融、军工无一幸免,刷脸支付虽便利,却可能泄露生物特征,线上商超定位画像或关联敏感区域,一旦漏洞暴露,即成间谍突破口。 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网安威胁最严重国家之一,AI深度伪造、黑产大模型进一步放大风险。 国防军工临时工偷拍装备发家庭群,竟致秘密扩散判刑五年,警示保密无小事,网络安全已非技术问题,而是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前哨。 这些炸弹并非孤立,而是美西方“科技冷战”整体布局一环,从种业卡脖子到文化软刀子,再到网络硬刺刀,形成闭环:种子控生产、文化乱人心、网络窃家底,三者互为犄角,旨在和平演变基础上实现精准打击。 我认为,美西方算盘打得精,却低估了中国韧性,种业振兴靠“藏粮于技”,超级小麦单产提升、优质专用品种推广,正化解人地矛盾。 文化反渗透需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揭穿西方价值伪装。 网络防御则要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构建自主可控生态,企业须落实数据分级保护,公民提高保密意识,发现泄密及时举报。 唯有全面提升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市场监管、政策保障,同时织密开放安全网、生态安全法治体系,方能拆弹于未爆。 你认为哪一环最需紧急加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