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乌克兰血拼了三年,俄罗斯伤痕累累后终于明白:打退敌人敌人还会如影随形地和你对抗,要学中国人打仗的做法——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其实回头看俄罗斯的战争史,就知道它算不上 “谋略型” 的打仗高手。 当年抢地盘的时候确实猛,中亚那些部落、西伯利亚的原住民,根本扛不住俄军的钢铁洪流,地盘一块块被划进俄罗斯版图。 可一旦遇上西方大国,俄军就常掉链子。 比如拿破仑打过来那阵,俄军一开始节节败退,最后靠烧光粮食、拖垮法军才险胜。 二战初期更惨,德国闪击苏联,头几个月就灭了上百万苏军,要是没后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翻盘,后果真不敢想。 说到底,俄罗斯打仗习惯靠 “硬刚”,要么拼人数,要么拼火力,很少像中国那样,把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当成打仗的核心目标。 这三年的俄乌战场,就把这个毛病彻底放大了。 俄军好几次把乌军从阵地里打出去,比如之前顿巴斯的几个城镇,炮火轰了好几天,终于把乌军逼走。 可俄军一停手、不追了,乌军就趁着夜色撤到后面的防线,等西方的炮弹、装甲车一到,没多久又能组织反攻。 不是瞎吹,有数据摆在那儿。英国国防部去年底的报告估算,俄军这三年在乌克兰损失的兵力差不多有 18 万人,坦克、装甲车加起来丢了快 5000 辆。 乌军的损失也不小,但人家有西方兜底 —— 美国、欧盟这三年给乌军的军事援助快到 1000 亿欧元了。 俄军要是只满足于 “打退敌人”,不把这些补上来的兵力和装备一起消灭,等于每次都是 “打了个寂寞”。 你赶跑的是旧兵,人家转眼来新兵;你摧毁的是老装备,人家马上换新款,战争只能没完没了地拖下去。 为啥俄军就不搞歼灭战呢?最直接的原因是思想没转过来。 在俄军的作战思路里,“把敌人赶出阵地” 就算赢了,至于敌人跑了多少人、带没带装备,好像没那么重要。 这跟朝鲜军队当年的打法完全不一样。 朝鲜战争的时候,志愿军把美军从三八线打退之后,从来不会停下来 “歇口气”,而是趁着敌人慌乱的时候猛追,哪怕自己也累得够呛,也得把敌人的建制打乱、人员消灭。 这一点,其实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年在内战时的做法如出一辙。 那时候解放军打仗,从来不盯着 “占城市”,只盯着 “灭敌人”。 比如辽沈战役,林彪带着东北野战军,一仗下来就消灭国民党军 47 万,把东北的国民党主力几乎全端了。 淮海战役更狠,55 万国民党军被歼灭,蒋介石最精锐的部队打光了,后面想反扑都没本钱。 每一场仗都盯着 “有生力量” 打,到最后国民党没人没装备,自然只能节节败退 —— 这就是歼灭战的厉害之处:不是暂时打跑你,而是让你再也没能力回来。 好在现在俄军好像有点开窍了。 比如巴赫穆特那仗,虽然打了快一年,打得很辛苦,但确实消灭了不少乌军有生力量,据国际战略研究所估算,得有 3-4 万乌军在那儿折了,其中还有不少精锐的 “亚速营” 成员。 要是俄军能把这种打法坚持下去,不再满足于 “把敌人打退”,而是盯着乌军的主力部队,一仗一仗地歼灭,慢慢把乌军的有生力量耗光,那战局才能真正往对俄罗斯有利的方向转。 毕竟打仗拼到最后,拼的不是谁能暂时把敌人赶跑,而是谁能让敌人再也站不起来。 这一点,中国人早就用几十年的战争经验证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