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决定放弃在美国建造工厂,保命比赚钱重要,密歇根24亿美元打水漂! 近期,密歇根州表示:中国电池企业国轩高科决定放弃在当地投资24亿美元的电池工厂计划。 当初密歇根州把胸脯拍得震天响,盼着中国电池企业国轩高科的24亿美元砸进格林查特镇,现在倒好,项目直接黄了,州里之前盘算的那些好处全成了镜花水月。 时间倒回2022年10月,密歇根州州长惠特默那会儿别提多热情,公开宣布国轩高科要在当地建两座大型电池材料工厂,专门生产正极和负极材料,年产量能达到15万吨和5万吨。为了留住这个项目,州政府拿出了真金白银的诚意:1.75亿美元的纳税人资助,再加上超过5亿美元的税收激励,就差把“欢迎投资”四个字刻在州界上了。 按照规划,工厂2026年1月就能投产,能给当地创造2350个工作岗位,员工年薪开到6.2万美元,比当地家庭收入中位数高出足足50%,当时不少居民都等着家门口就业。 可谁能想到,这项目从一开始就埋着雷。当地居民的反对情绪跟坐火箭似的往上窜,院子里贴满抗议标语,专门建了Facebook群组抱团反对,还拉着横幅集会游行。有人说电池生产用的化学物质有毒,会污染水土;有人更离谱,硬说这是中国政府的“渗透项目”,把商业投资扯上了政治弦。 这些杂音没挡住最初的协议签署,2023年8月镇议会还是批了开发方案,可等到当年地方选举一结束,新上任的议会立马翻脸,2024年3月就撤回了支持。 国轩高科这下没法忍了,直接把镇政府告上法庭,说对方违约。2024年5月法院倒是下了禁令,要求镇里履行协议,可镇政府不服气又上诉,案子就这么拖在美国第六巡回上诉法院,一直没个准信。国轩高科耗不起,干脆先撤回了向环境部门提交的许可申请,停工待命。 更要命的是,华盛顿那边还添了把火。2025年7月《大而美法案》正式生效,这法案简直是给在美中企量身定做的紧箍咒。里面明确把中资电池企业列进了“受禁外国实体”名单,要求新能源企业五年内彻底切断和这些实体的供应链联系,还得建追溯系统定期审计。 更狠的是,法案一下撤销了330多亿美元的新能源补贴,其中就包括电池项目能指望的资金支持。不光如此,连股权比例、董事会席位都要查,稍微沾点中资控制的边,就可能拿不到税收抵免,甚至被终止项目。 国轩高科这时候要是还硬扛,简直是往枪口上撞。先不说地方官司没个尽头,就算赢了官司把厂建起来,按照新法案的要求,供应链得彻底换血,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资源,生产成本得翻好几倍。 补贴没了,税收优惠也可能泡汤,前期投进去的钱大概率收不回来。更别提后续可能面临的各种审查,今天查股权,明天查数据,企业哪还有心思搞生产。 所以说国轩高科放弃项目,根本不是怕赚不到钱,而是实在犯不上拿企业安危赌。反观密歇根州,这24亿美元的“大饼”碎得稀碎,之前砸进去的前期筹备成本、承诺的补贴激励全成了泡影,那些盼着高工资岗位的居民也落了空。 格林查特镇负责人还嘴硬说“保护居民利益”,可最后落得个项目黄了、发展停滞的下场,不知道当地纳税人会不会买账。 这事儿也算给所有想闯美国市场的中企提了个醒:那边的市场看着香,可政策说变就变,地方情绪说翻就翻,真不如守好自己的基本盘稳当。国轩高科及时收手,保住的是企业的主动权,至于密歇根州的损失,只能怪他们自己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