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拒见”德国外长后,德国女部长狂妄挑衅:狠狠打击中国 在荷兰强抢了中资控股企业“安世半导体”后,中方随即出手反制,除了对荷兰加码贸易限制外,还直接禁止了安世中国工厂对外出口成品芯片。这操作可谓是“一芯锁死全球车”,实实在在打疼了欧洲所有汽车生产商。 荷兰借着美国刚出台的 “50% 关联企业规则”,就急吼吼地当起了马前卒,用冷战时期的《商品供应法》给安世半导体扣上 “国家安全” 的帽子,二话不说冻结了中资控股的 30 个全球主体资产,还把闻泰科技花 260 亿真金白银买下的 99% 股权托管给了第三方,连中方派去的 CEO 都给罢免了。 可他们大概没仔细算过账,这家全球车规级芯片的 “隐形冠军”,60% 以上的芯片都供汽车行业,大众、宝马这些德国车企全是长期客户,而真正的核心 ——70% 的产能全扎在中国苏州、东莞的工厂里,掌握着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的关键环节,荷兰手里攥着的不过是个尼姆韦根总部的空壳子,连技术配方都摸不着边。 中方的反制来得比荷兰的行政令还干脆,10 月 4 号就盯上了要害,直接禁止安世中国工厂对外出口成品芯片,顺带收紧了高纯度稀土的出口审批 —— 要知道功率半导体离了这东西根本造不出来,等于是从源头掐断了生产线的生命线。 这一下欧洲汽车产业直接炸了锅,欧盟汽车协会隔天就发警告,大众、宝马的电动车生产线已经出现 10% 的空转率,百万辆汽车的生产计划眼看就要搁置,每停工一天都是真金白银的损失,上海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库存只够撑四周,连苹果的射频功率器件都跟着冒了断供风险。 更讽刺的是,安世中国区直接发声明,说荷兰总部的决定在中国境内没用,业务照样运转,不少欧洲车企干脆绕开荷兰管理层,直接给中国工厂下订单,荷兰抢来的股权瞬间成了没人接的烫手山芋,安世季度营收同比暴跌 42%,之前喊着 “保护技术” 的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没过半个月就公开承认 “低估中方韧性”,主动求着对话要豁免。 德国这边的反应才算真的精彩,本来德国汽车产业就跟安世绑得死死的,每辆汽车最多能装五百枚安世芯片,机械制造业里 95% 的企业都用它的产品,医疗领域更是占到 86%,中方断供等于直接戳中了德国经济的软肋。 可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偏要在这时候摆谱,访华前先放话要联合日本对抗中俄,还在台湾问题上搞两面派,嘴上说坚持一中政策,转头就强调 “自行决定实施方式”,摆明了带着施压清单来的,结果中方只批准了最基本的外长会谈,德方只能尴尬地说 “没人愿意见他”,访华行程直接黄了。 这时候德国经济部长赖歇跳出来了,不好好琢磨怎么帮车企找芯片,反而先提了外交抗议,还放话说要 “狠狠打击中国”,这操作简直让人看不懂。 要知道大众的高尔夫车型已经面临停产风险,数千工人的饭碗悬着,德国化工巨头因为想绕道转售稀土违反管制,年度收入直接缩水 12%,这些实打实的损失摆在眼前,赖歇的狠话除了讨好国内激进选民,半点用都没有。 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战略分裂,一边靠着中国的供应链维持制造业运转,一边又跟着美国搞 “去风险化”,阻止中企参与 5G 建设、限制中资投资,现在被反制了就急眼,活像自家房子着火了不叫消防车,反而对着邻居放狠话,除了暴露自己的无力感没别的效果。 其实中方手里的牌早不止断供这一张,国产替代的步子早就迈开了,士兰微已经进了特斯拉供应链,芯联集成在碳化硅模块市场的份额突破 8.4%,华润微的高端器件也通过了车厂验证,安世留下的市场空白正被本土企业快速填上,2025 年国产手机功率器件自给率都从 18% 升到 35% 了。 更别提中国在稀土提纯领域占着全球 90% 以上的产能,芯片封装测试环节贡献超五成份额,这些结构性优势根本不是短期干预能撼动的。 荷兰抢企业的时候大概没算过这笔账,德国跟着起哄的时候也没想过,现在全球产业链早就是你中有我的 “命运共同体”,想用政治手段强行切割,最后只能是挥刀自戕。 赖歇要是真能 “狠狠打击中国”,恐怕也不会等到现在,毕竟大众、宝马的生产线可等不起,总不能让德国车企都停摆了来陪她演强硬戏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