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求匈牙利放弃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 美国驻北约大使马修·惠特克表示,华盛顿期望匈牙利、斯洛伐克和土耳其制定并实施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计划。 惠特克强调,与许多邻国不同,匈牙利至今未采取任何积极措施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他指出,美国准备在此过程中为匈牙利提供帮助,将与克罗地亚等国合作,这些国家可为能源转型提供支持。 要说,美国为啥揪住匈牙利不放,非让它放弃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这事得从冷战思维、能源霸权和欧洲的地缘政治博弈说起。 表面上看,美国驻北约大使马修・惠特克说得冠冕堂皇,什么 “能源供应多元化”“美国准备提供帮助”,但骨子里还是想把欧洲的能源命脉攥在自己手里。 就像当年用 “马歇尔计划” 控制西欧经济一样,现在只不过把美元换成了页岩气,把枪炮换成了管道。 匈牙利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程度,用 “命脉相连” 形容一点不过分。全国 80% 的天然气、90% 的石油都来自俄罗斯,连一半的电力都靠俄罗斯技术援建的保克什核电站供应。 更绝的是,匈牙利唯一的炼油厂从设备到工艺都是按俄罗斯原油设计的,要是强行改用其他原油,光改造费就得砸进去 20 亿欧元,相当于全年 GDP 的 0.87%。这就好比让一个吃惯了川菜的人顿顿啃面包,胃受得了钱包也受不了。 美国不是没给 “解决方案”,比如让匈牙利通过克罗地亚的亚得里亚输油管道进口能源。但这方案漏洞百出:克罗地亚自己都指着这条管道赚过境费,哪天闹点矛盾就能卡脖子;而且运输成本比俄罗斯管道高 40%,最后买单的还不是匈牙利老百姓。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让匈牙利 “脱俄”,一边自己还在偷偷买俄罗斯石油 ——2024 年上半年,美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同比增长了 11%。这就像老师让学生别抄作业,自己却在办公室偷偷翻答案。 匈牙利也不是没想过转型,比如搞 “太阳能 +” 计划,给每户补贴 500 万福林装太阳能板;砸 1650 亿福林勘探地热资源,目标是到 2035 年让地热能替代 12 亿立方米天然气。但这些项目见效太慢,远水解不了近渴。 相比之下,和俄罗斯合作就靠谱多了:新建的匈塞石油管道 2027 年就能投产,每年能输送 500 万吨原油,直接绕过欧盟制裁;保克什核电站扩建后,核能发电占比将提升到 70%,相当于给能源安全上了双保险。 欧盟内部对这事也是一地鸡毛。德国、法国这些西欧国家早就通过北海油气田和美国 LNG 站实现了能源 “脱俄”,但匈牙利、斯洛伐克这些中欧国家没这条件。 欧盟委员会非要搞 “一刀切”,要求 2028 年全面淘汰俄罗斯能源,结果被匈牙利用 “一票否决权” 怼了回去。 更搞笑的是,欧盟自己都在偷偷买俄气 ——2024 年上半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反而比 2023 年多了 11%。这就像家长让孩子别玩手机,自己却躲在厕所刷抖音。 美国施压匈牙利还有更深层的战略考量。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俄罗斯通过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管道加速向中国供气,这让美国担心失去欧洲能源市场的控制权。 如果匈牙利继续用俄罗斯能源,就相当于在北约内部留了个 “亲俄窗口”,美国的 “欧洲一体化” 战略就会打水漂。 更绝的是,美国还想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把匈牙利的绿色能源产业纳入自己的供应链,逼着匈牙利在 “脱俄” 和 “脱贫” 之间二选一。 但匈牙利也不是省油的灯。总理欧尔班一边和美国虚与委蛇,说要 “研究能源多元化”;一边和俄罗斯签长期供气合同,把管道修到塞尔维亚家门口。 更绝的是,匈牙利还把美国告上了欧洲法院,指控美国的制裁 “违反国际法”。这就像学生被老师批评后,不仅不认错,还反手举报老师体罚学生。 这场能源博弈的背后,是匈牙利用实际行动证明,在大国博弈中,小国也能玩 “平衡术”:既要享受俄罗斯的低价能源,又要拿欧盟的复苏基金搞基建;既要和美国保持表面友好,又要和中国合作建光伏电站。 毕竟在能源安全面前,意识形态和政治正确都得靠边站。就像欧尔班说的:“我们不是反对西方,我们只是反对被西方当成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