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无“独”的真相,从不是“用护照筛人”这么简单 网上有博主说:澳门之所以没有“澳独”,那是因为在澳门回归前期,葡萄牙政府给年满18周岁的澳门人都发放了葡萄牙护照,拿着葡萄牙护照可以在欧盟内任一国家定居,当时对澳门前途担忧或不认同“一国两制”的都离开了澳门,留下的都是心向祖国的爱国人士。这些人对祖国认同度极高,所以澳门回归26年来一直风平浪静。 而素有“欧洲搅屎棍”之称的英国,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留下了大量的敌特分子,给中国埋下了很大一颗“雷”。 收复台湾的时候可以借鉴澳门经验,让不认同一个中国,不想当中国人的台独分子,“尽量的离开台湾,走得越干净越好。这样留下的爱国同胞才能和祖国心心相映,一起建设我们的宝岛。 把澳门无“独”归功于“护照筛人”,其实是把复杂的历史现实简化成了片面的猜想。葡萄牙确实在回归前向澳门居民开放了葡籍申请,1981年的国籍法甚至允许符合条件的居民自动取得葡籍,拿着葡萄牙护照能享受欧盟定居等便利[__LINK_ICON]。但真没多少人因此“用脚投票”离开——1991年澳门的葡籍人口里,88.8%都自称祖籍中国,他们拿葡籍更多是为了出行便利,而非对祖国的否定[__LINK_ICON]。那些土生葡人即便保留葡籍,多数在葡萄牙早已没有近亲,早就把澳门当成了根,根本没想过迁徙[__LINK_ICON]。 澳门的稳定,从来藏在更深层的历史逻辑里。葡萄牙对澳门的统治本就和英国对香港的殖民不同,长期采取“以华治华”的松散模式,甚至允许新华社在当地长期存在,这种背景下,分裂势力从一开始就没有生存土壤。更关键的是民心基础——土生葡人里一半以上在澳葡政府任职,他们懂粤语、熟本地情况,和华人在生活工作中深度绑定,不少还存在血缘联系,这种交融让“分裂”根本无从谈起[__LINK_ICON]。回归后“一国两制”落地时,澳门特区政府既保障了他们的工作权,又尊重其生活习惯,这种包容远比“护照筛选”更能凝聚人心。 说英国“留下敌特分子”固然有迹可循,但把香港问题和澳门情况简单对比,本身就忽略了两地差异。英国在香港推行百年殖民教育,刻意割裂其与内地的历史联系,而澳门从未经历这种系统性的“去中国化”——即便土生葡人接受葡式教育,生活中也早已被中国风俗浸润,不少人晚年还以中国血统为自豪,主动申领回乡证[__LINK_ICON]。2017年台风天鸽重创澳门时,解放军不带枪连夜救灾、睡在街头的画面,让澳门民众真切感受到“祖国后盾”的分量,这种情感联结才是抵制分裂的核心力量,绝非“筛走异议者”能实现的效果。 至于说“借鉴澳门经验让‘台独’分子离开”,更是脱离实际的空想。台湾与澳门的人口规模、历史轨迹完全不同,岛上2300万民众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台独”只是少数势力煽动的错误思潮,绝非“不愿当中国人”的群体标签。澳门的关键经验是“融合”而非“切割”——对土生葡人尚且能做到包容尊重、发挥其治理作用,对血脉相连的台湾同胞,更该以团结而非驱逐的思路实现统一。 更何况,“台独”分子的本质是依附外部势力谋私利,即便真有机会离开,他们也会继续在境外搞分裂活动,根本不可能“一走了之”。真正能消解“台独”土壤的,从来不是“筛人”,而是让台湾同胞看到“一国两制”的真实成效,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实力与包容胸怀——就像澳门那样,用26年的繁荣稳定证明,回归祖国才能获得更坚实的发展保障。 澳门无“独”的真相很清晰:不是靠护照把人“筛走”,而是靠历史交融的根基、政策包容的温度、祖国后盾的底气,让“分裂”失去了存在的空间。统一台湾的路径,必然是延续这种团结逻辑,用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发展机遇凝聚人心,而非走“切割”的歪路。毕竟,两岸同胞血脉相连,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身份自豪,才是统一的真正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