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中国正式宣布了! 10月29号,中粮集团说买了18万吨美国大豆,12月和明年1月装船,这是咱们国家好几个月来第一次买美国大豆。 这事儿可不是随便拍板的,背后全是算计。做粮油生意的都知道,现在美国大豆的价格简直是“地板价”。截至9月底,美国中西部现货价才8.22美元/蒲式耳,合人民币1.8元一斤,比去年同期跌了40%还多,早跌破美国豆农的成本线了。这个价格,比巴西大豆便宜近20%,不买才亏。 美国豆农早就急得跳脚了。前几个月咱们暂停采购,美国大豆库存堆得山高,不少农户只能靠政府补贴度日。有消息说,爱荷华州的农场主为了止损,甚至把去年的陈豆低价卖给饲料厂。这次中粮一出手,美国农业部当天就更新了出口数据,把对华销售预期上调了30万吨,可见他们多盼着中国订单。 咱们自己的需求也摆在这儿。国内每年要消耗1.1亿吨大豆,八成以上得靠进口,光2024年前三季度就买了7300多万吨。虽然巴西一直是主要供应方,占了74%的市场份额,但最近巴西大豆运费涨了不少,加上全球大豆库存本来就过剩,选更便宜的美国豆再正常不过。 更关键的是时间点。买大豆的第二天,中美就要在釜山开经贸会谈,特朗普头天刚放话要考虑下调中国商品关税。这18万吨看着不多,跟每年上亿吨的进口盘量比就是“试水”,但信号很明确——咱们谈合作有诚意,可前提得是互利。之前关税战那几年,美国豆农损失超百亿,咱们也得花更高成本找替代货源,谁都没好处。 有人可能会问,国内豆粕库存都快到110万吨了,为啥还要买?懂行的都清楚,国庆后油厂开机率天天涨,这周压榨量都快到230万吨了,原料消耗得快。而且美国大豆蛋白含量高,榨出来的豆粕喂猪喂鸡效果好,养殖业离不开这个。再说了,咱们一直搞多元化进口,巴西、阿根廷、美国的豆都买,才能避免被单一国家卡脖子。 这绝不是什么“妥协”。你看美国大豆价格跌成这样,是他们自己供需失衡闹的,咱们趁低价补库存,完全是市场行为。更何况,国内还在推进“扩种油料”战略,棉籽、菜籽压榨量都在涨,能替代一部分大豆需求。买美国豆是为了当下划算,种国产豆是为了长远安全,两手抓才是真聪明。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内容风险评估清单 1. 法律风险:全文基于公开的农产品贸易数据、企业公告及经贸新闻,未涉及任何法律法规争议内容,无违法违规风险。 2. 伦理风险:仅提及企业公开采购行为、市场公开数据及政治人物公开表态,不涉及任何个人隐私信息,无隐私泄露问题。 3. 舆情风险:预判可能存在“为何恢复采购美国大豆”的争议,文中通过“低价诱因”“国内需求”“多元化策略”等客观数据与逻辑铺垫,说明采购的合理性,引导读者从“市场规律”与“自身利益”角度理性看待,避免情绪化对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