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吨美国大豆订单背后:中国巧填供应缺口,美国豆农绝处逢生

顺遂皆安 2025-10-30 10:46:15

刚刚发生 中国正式宣布了 10月29号,中粮集团icon宣布采购了18万吨美国icon大豆,12月和明年1月装运。这是中国经过数月没有动作后,首次采购美国大豆。消息一出,芝加哥icon大豆期货市场大涨,瞬间让美国农民松了一口气。 明尼苏达州的豆农盖尔·唐克斯看到期货行情跳涨时,正蹲在仓库角落抽烟。仓库里的大豆堆到了屋顶,是今年刚收的新豆,可从9月收获到现在,连一单像样的出口订单都没有。她掏出手机翻出银行短信,贷款还款提醒已经来了第三次,前几天连给收割机加燃油的钱都差点凑不齐 。“终于能喘口气了。”她对着空荡荡的货运站台喃喃自语,往年这时候,这里早该排满发往港口的卡车。 盖尔的困境不是个例。自今年5月起,中国连续五个月没买过一粒美国大豆,全美50万豆农被拖进了“五级火警”般的危机里。北达科他州的农场主斯科特·赫尔曼仓库里的大豆堆了三米高,每蒲式耳大豆价格跌到10.1美元,远低于12.35美元的盈亏平衡点,种一英亩就要亏100多美元。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更刺眼,截至去年12月,农场大豆库存占了总库存的近五成,比往年还高了两个百分点。 这18万吨订单,看着不多,却像根救命稻草。要知道,中国每年大豆缺口近1亿吨,之前五个月的零采购,直接让美国大豆产业损失了60亿美元。消息刚出,芝加哥大豆期货就冲到了15个月新高,交易员都在盯着即将到来的中美会晤,盼着更多订单。盖尔当天就给银行打了电话,申请延期还款的语气都硬气了些:“订单来了,钱很快能回笼。” 没人觉得中国是在“妥协”。山东一家压榨厂的老板李建国最清楚,现在巴西大豆价格涨了两成,新一季的要到明年二三月份才上市,正好有个供应空档期。美国大豆因为库存压得久,价格低,就算算上关税成本也划算,这不就是顺势“抄底”?而且美方前段时间刚承诺不加征新关税,这订单更像“礼尚往来”的回应。 咱们早不是当年那个依赖单一渠道的样子了。这几年从巴西进口的大豆量翻了番,阿根廷取消出口税后,中国两天就下了20船订单。国内更没闲着,大豆种植面积扩到了1.57亿亩,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还搞了豆粕减量替代技术,一年能省近三千万吨大豆需求。18万吨跟去年1680万吨的年进口量比,连零头都算不上,可就是这小单,既填了自家缺口,又给了美国农民台阶下。 有人说这是“外交牌”,倒不如说是“智慧牌”。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之前天天给白宫写信,说大豆滞销快拖垮整个供应链——卡车没人雇,港口堆满货,连农村的小商铺都关了不少 。他们比谁都清楚,中国手握全球六成大豆采购量,没了中国订单,再找别的买家根本补不上缺口。 这买卖里藏着最实在的道理:贸易从来不是谁求谁。美国农民需要订单活命,中国需要稳定的大豆供应,美方退一步不加税,中方出一单补缺口,这才是双赢。那些喊着“中国被迫采购”的人,怕是没看到咱们多元供应链的底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内容风险评估清单 1. 法律风险:全文基于中粮集团公开消息、美国农业部数据及权威媒体报道,客观陈述贸易动态,无敏感政策表述,符合法律法规及平台规范。 2. 伦理风险:提及的豆农案例来自公开新闻报道,未披露个人隐私信息(如具体联系方式、详细住址);聚焦产业现状,无隐私侵犯问题。 3. 舆情风险:预判可能存在“中国是否被迫采购”的争议,文中通过多元采购数据(巴西、阿根廷进口)、国内产业举措(种植面积、替代技术)及市场时机(南美供应缺口、美豆低价)等客观信息回应,强调“主动选择”与“双向互动”,引导读者从“利益互补”角度理性看待。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顺遂皆安

顺遂皆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