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名了,不仅中国,连全世界都知道了,除了三名航天员飞上太空,另外还有四只可爱的航天鼠也要一飞冲天,真是出息了。 这四只航天鼠可是从300只里挑出来的尖子生,比选航天员还严苛。首先得闯“体能关”,科研人员给它们准备了特制的“动感单车”——就是个加速旋转的转棒,小鼠得用前爪牢牢抓住,后腿跟上节奏,至少坚持110秒不落地才能拿到晋级卡。 过了体能关还有更难的“抗晕挑战”,用专门的旋转仪带着它们天旋地转,躺着转、竖着转,还要顺时针逆时针换着来,时间从30秒加到2分钟,转完立马走平衡木,不能掉下来,这是提前适应太空里的“晕车”,不然到了太空晕乎乎的啥也干不了。 光有体力还不够,心态和智商也得过关。科研人员会把小鼠头朝下吊起来,看它动不动,要是直接躺平不挣扎,说明心态太差,到了陌生的太空环境可能连找食物的劲儿都没有,只有拼命扭动反抗的“乐天派”才能继续往下走。 之后还有迷宫测试,毕竟到了空间站都是飘着的,“路痴”可不行,得在狭小的笼子里提前适应,还得准确找到食物位置,不然在太空活不下去。 最后这4只脱颖而出的,还是2雌2雄搭配好的,可不是随便抓来的普通老鼠,是经过基因筛选的小黑鼠,跟人类基因相似度高达85%,比小白鼠更适合做实验。 可能有人会问,费这么大劲带老鼠上天干啥?这可是关系到咱们人类未来的大事。 太空里的微重力环境跟地面完全不一样,之前的实验就发现,太空里脑细胞移动更快,肌肉修复却变慢,而有些治脂代谢疾病的药效果更好,这些发现能帮着研究阿尔茨海默病这些疑难杂症,还能研发新药。 这次带这4只航天鼠上去,就是要通过摄像头监测它们在太空的一举一动,看看失重、密闭环境下它们的行为有啥变化,怎么适应的,掌握怎么在太空养活哺乳动物的技术。 等任务结束,这些小鼠会跟着飞船返回地球,科研人员再仔细研究它们的器官变化,为以后人类长时间在太空生活、甚至去更远的星球打基础。 要知道,以前咱空间站做过植物、细胞的实验,这次是第一次带哺乳动物上去,标志着咱的生命科学实验又进了一大步,这可不是随便哪个国家能做到的。 再说说那三名航天员,他们可不只是“驾驶员”,更是实验的执行者。在轨期间他们要照顾这4只小鼠,给它们喂水喂食,还要操作各种实验设备,比如这次一起带上去的还有锂离子电池、活性胶体这些实验项目,都得航天员亲自上手。 而且这次任务还实现了神舟二十一号和二十号的“太空会师”,这是咱航天史上第7次了,能把这么多人和实验物资准确送到空间站,还能顺利对接,这技术在全世界都是顶尖的。 以前咱想搞航天还得靠别人,现在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连俄罗斯都想派航天员来咱这,欧洲航天局也盼着跟咱合作,这就是实力的体现。 所以说,不光是航天员飞天了不起,这四只航天鼠能一飞冲天更显出息,背后是咱国家航天技术、生命科学的全面进步,能让全世界都瞩目,这就是咱中国的底气。 以前谁能想到,咱不仅能送人上太空,还能带着小动物做高精尖实验,这一步步的突破,可不就是最让人骄傲的事儿嘛。
